在目前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中,投資策略與資產配置越來越需要從宏觀經濟角度出發,關注關稅政策、經濟衰退風險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以下是2025年五大關鍵宏觀主題,為投資者提供策略啟示:
一、貨幣政策走向難料:近年來全球央行政策走勢反覆不定,市場對未來利率變動的預期頻繁調整。經濟增長與通脹數據波動加劇,加上疫情後供應鏈問題未解,令央行更依賴短期數據,政策操作趨於被動。而在通脹壓力上升與增長風險偏弱的背景下,各國央行需在穩增長與控通脹間作出複雜的取捨。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持續推高債券市場波動,削弱避險功能,尤其是短期政府債券。
二、央行對降息更為審慎:在物價高企的環境下,全球主要央行對進一步寬鬆政策保持克制,即使經濟放緩,也未必願意重啟超低利率時代。以美國為例,基於推行新一輪關稅措施,因而上調未來幾年的通脹預測。雖然利率仍是收益來源,但投資者不應期望重現過去寬鬆周期中的資產升值空間,未來央行實施零利率或負利率的可能性已大為降低。
三、央行政策分化加劇:未來全球央行將因應各自經濟狀況採取差異化策略。加拿大與歐洲央行已啟動降息,而美聯儲按兵不動,日本則仍處於升息軌道之外。這種政策分歧可能導致利差擴大與匯率波動升溫,為利率與外匯市場創造相對價值機會。
非美市場機遇湧現
四、財政赤字或成常態:美國及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財政赤字持續高企。美國的減稅與刺激政策、歐洲因應地緣風險增加國防開支,以及中國、日本推出的各項財政措施,均加劇債券供應壓力。對投資者而言,應關注透過財政支出刺激內需、帶動經濟增長的市場,相關國家的股權與信用資產可能具有更佳的回報潛力。
五、全球化退潮,非美市場浮現機會:隨着中美關係緊張與政策推動去全球化,資本與貿易活動逐漸區域化。美國重塑本地供應鏈,使投資者重新評估美股配置比例。同時,歐洲與亞洲(尤其日本)資產吸引更多長期資金流入,反映非美市場投資吸引力正上升。
(作者為宏利投資管理多元資產方案團隊高級環球宏觀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