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比亞迪今年首季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0萬輛,分析師預測全年可達550萬輛。
比亞迪(01211)創新能力正從汽車向泛工業領域延伸:(1)市場拓展:2025年第一季新增克羅地亞、秘魯等市場,歐洲在售國家增至23個、柬埔寨工廠奠基(年產能1萬輛);(2)技術合作:與沙特阿美聯合研發新能源技術,觸覺傳感企業帕西尼感知科技獲超億元(人民幣,下同)戰略投資,布局機器人觸覺傳感技術;(3)產品升級:推出高端品牌Denza首款車型,20萬元以上車型市佔率目標從14%提升至20%,優化盈利結構;(4)儲能業務:全球最大電網側儲能項目(12.5GWh)首批設備發往沙特,中東市場累計訂單達15.1GWh,全球累計交付75GWh,已覆蓋110個國家。儲能與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協同效應,助力比亞迪構建「車─儲─能」閉環生態。
比亞迪的崛起映射內地汽車產業的歷史性跨越:2025年1至3月,內地貢獻全球33%的汽車銷量,比亞迪以6.5%市佔率躋身全球車企第六。其成功背後是「垂直整合+成本控制」的獨特模式,自研電池、電機、晶片等核心部件,構建從礦產到整車的全產業鏈能力。根據分析師預測,比亞迪2025年銷量將高達550萬輛(海外80萬輛),2026年更進一步攀升至650萬輛。
純電動車銷售冠全球
另外,比亞迪交出歷史最佳的2025年第一季度成績單,實現營業收入1703.6億元,按年增長36.35%;淨利潤91.55億元,大增1倍,創單季度歷史新高,首次在季度淨利潤上超越特斯拉(Tesla)。
核心驅動力來自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100萬輛,按年增加59.8%,其中純電動車銷量41.64萬輛,超越特斯拉的33.67萬輛,首次登頂全球純電銷冠。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場貢獻顯著,乘用車和皮卡出口超20萬輛,按年增幅達110%,全球化戰略進入收穫期;高端化戰略見成效,騰勢、方程豹、仰望等高端品牌貢獻銷量5.26萬輛,佔比提升至5.25%;研發投入142.23億元,按年增加34%,資金重點投向「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靈鳶」車載無人機、兆瓦級閃充技術等前沿領域,形成「電動化+智慧化」雙輪驅動。
儘管優勢顯著,比亞迪仍需應對多重挑戰:(1)智能化追趕:雖然智駕車型佔比已達60%至70%,但相較特斯拉FSD的成熟度仍需突破,以及與大疆合作的車載無人機系統需加速落地;(2)地緣政治風險:歐美對內地電動車的貿易壁壘升級,當地語系化生產(如匈牙利工廠)成關鍵;(3)技術路線反覆運算:觸覺感測器的霍爾效應方案面臨壓電、電容等技術路徑競爭,儲能領域需應對歐美本土企業的政策保護。
比亞迪的崛起不僅是企業個體的成功,更標誌着全球汽車產業權力結構從「西方技術輸出」向「東方生態主導」的歷史性轉變。通過技術創新、成本重構、全球化三力共振,這家內地巨頭正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的價值鏈,並為「中國智造」參與全球高端產業競爭提供範式。未來三年,其能否在智慧駕駛、能源網絡、機器人三大新戰場複製電動車成功,將決定全球產業變革的最終走向。
股價走勢方面,比亞迪於關稅戰之下復原得相當快,很早便補回之前形成的下跌裂口。若看好比亞迪未來於上述戰場能佔得一席的話,可於350港元買入作中長線持有,可先上望今年3月即市歷史高位426.6港元,跌穿300港元止蝕。
(作者為富途證券高級策略師,證監會持牌人士,並未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