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本欄目預期港股應該在量能趨勢不變的情況之下會很快達到恒指22000點的目標,事實上,這個目標轉眼就於周三已經實現,跟着周四及周五也一如預期,整個盤面都在做一個波段交易,中間縱然是熱炒題目不斷,但是基本上都沒有大漲大跌的情況,只是各路英雄趁着題材的熱度做一個輪炒的動作,指數維持在22000點上下200點震盪,這也就是最近我常說的有利於專業投資者去操盤的原因。
外圍走勢方面,雖然美股連續反彈了幾天,但是港股基本上沒有承接美股的升勢,主要是循着熱錢的流向和整個亞太股市的方向來走,至於A股更像跟美股脫鈎一樣,走出自己的形態,在上證指數3300點受到比較大的阻力,各路人馬都在觀望政策的出爐和市場的解讀,既沒有大舉入市,也不敢輕易減倉,怕錯失了這個東升西降的機會。
筆者的操作相對簡單又樸實無華,基本上就是換馬,優化組合和適度增持,策略就是增持中線倉,再用短線倉捕捉短線的波幅和熱點。
我還是重申強調,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主旋律還是補裂口,只要80%以上的裂口還沒補完,那麼新的一波上升或下跌浪都不會明顯的出現。
資金撤離美國趨勢不變
而關於全球資本的走向,部分資金撤離美國的趨勢是不會變的,但是速度那就未必如大家所想的這麼快。所以過去幾天,美匯指數已經緩緩升到99.5上方,以現在的量能看,反彈回到101附近水平應該不難。雖然歐元最近漲了,但是歐洲國家開始發現了箇中的利弊,雖然升值表面上是贏了面子,但實際上歐洲貨幣的漲勢會影響到歐洲商品出口競爭力,這倒也是美國以及特朗普想看見的,所以歐洲的資本和他們後邊的超級大戶其實都未必想歐元漲得這麼快,一步一步來吸引資本轉移,同時能維持競爭力,是他們的最優選項。
(微博:有容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