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租金回報率高,吸引不少投資者買樓收租。如想購買物業收租並申請按揭,租金收入可納入銀行的入息審核,從而提升借款人的借貸能力。然而,銀行在計算租金收入時,通常分為「實際租金收入」與「預計租金收入」兩種方式。這兩者的計算方法有何不同?又有哪些注意事項?筆者將在本文中為大家詳細介紹。
從銀行批核按揭層面,物業租金收入分為兩種,分別為「實際租金收入」及「預計租金收入」。當物業每月已有租金收入,且租約已完成打釐印,銀行會視之為「實際租金收入」,並容許將租金收入的八成計入借款人收入,以協助通過入息審核。
而「預計租金收入」則指尚未出租的物業預期可獲得的租金收入,銀行會委託測量師根據市場租金估值進行評估。不過,從銀行審批的角度來看,這類租金收入較為保守,一般最多只會將租金的六至七成計入借款人收入。
以租金收入2萬元為例,若屬實際租金收入,銀行會把1.6萬元(2萬×80%)計作入息;若屬預計租金收入,銀行最高只能把1.4萬元(2萬×70%)計算在內。不過有個別銀行或會放寬此慣例,允許預計租金收入以八折計算,從而提升借款人的借貸能力。由於各銀行對預計租金收入的評估標準不盡相同,建議事先諮詢銀行或大型專業按揭轉介公司。
不接受樓花作申請
雖然買樓收租的按揭門檻看似較易通過,但在按揭層面有三大事項需要留意。
首先,由於按揭保險只適用於自住物業,買樓收租的按揭成數上限只有七成,買家需準備至少三成的首期。
其次,所購買的單位必須為現樓,一般情況下,銀行不接受樓花作為預租按揭的申請。
最後,租金收入確實可以計入借款人的收入,但借款人本身必須具備工作或其他收入,租金收入僅能協助提升其借貸能力;若借款人僅有租金收入,銀行基於風險考量,未必會批准其按揭申請。
(作者為經絡按揭轉介營運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