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樓價現水平相對吸引,是適合置業的時機。
近期本港股市表現亮麗,投資者久違地感受到利好氣氛。其中最令長情小股民欣喜的,莫過於滙豐控股一度重返「紅底股」之列,現在股價仍然在九十多元的水平徘徊。筆者並不是股票專家,不懂預測走勢,但昔日「5號仔」股價低殘,連資深股評人也因失望而即場飲泣的片段,至今仍記憶猶新。
由七、八十年代開始,在香港提到穩健資產,傳統上一定離不開「買樓」和「買滙控」兩條不二法門。前者可自住亦可收租;後者則穩定派息,有長期持有的誘因。更重要的是,買樓可運用按揭作槓桿,升值潛力因而放大,成為資本增值的主要工具。
息率低位 利好樓市
但隨着滙控股價長期滯後,樓價近年又持續調整,不少投資者都心淡,漸對此種投資增值思維失去信心。現在滙控回升,更迫近「紅底股」行列,樓市又是否可以同步「爭氣」呢?筆者對此十分有信心。年初至今,樓市的基礎逐漸穩定。拆息持續維持低位,大量資金湧入本港,供樓壓力相對減輕;美國方面,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即將減息。
至於需求層面方面亦漸有改善。隨着政策推動,人才輸入增加,以及很多內地留學生選擇留港發展,形成新的剛需支持。此外,本地經濟活動也有回暖跡象,消費信心逐步恢復,令置業者態度亦見積極。
樓價短期內難以重返高峰,惟現時價位相對吸引,是置業者的絕佳機會。可能不少人仍擔心進場過早,會重蹈高峰期置業者覆轍,但種種因素已提供了明確的回穩信號,問題只在於能否抓住時機。回想當年滙控跌至28元的「世紀供股價」時,散戶普遍未敢下注,如今回看,自然後悔當初未有行動。
樓市的情況亦然,筆者經常聽到人說「如果沙士嗰陣買咗層樓就發咗達」,但實情是,很多人當日不是拿不出資金,而是拿不出勇氣與膽識。機會從不等待猶豫的人,想由「如果」變「已成」,便要敢於作出選擇。當樓價仍處蓄勢回穩階段,亦正是有眼光者果斷出擊的最佳時機。
(作者為利嘉閣地產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