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值走勢
據媒體報道,香港5月份零售銷貨值上升2.4%,終止了十四個月跌勢,餐飲和零售業界算是得到喘息的機會,而消費市道前景也逐步有起色。
過去一兩年,特區政府推動盛事經濟,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足球賽等緊接地舉行。記得各項盛事公布之初,都會遇上不少人抨擊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其實要緩解問題,往往都是要深耕細作,而且也非一朝一夕就會看到成效。在這段時間,一些捱不住、轉型不來,或因投資失利而資金鏈斷裂的商家,仍須面對關門結業的現實。
筆者在過去半年間多次提及,自從重新實施深圳居民來港「一簽多行」政策後,旅客正逐漸增加,而觀察周五至假日主要零售消費區的人流車流,亦可感受得到市道正緩緩地復甦。當然,不少商家近期大幅減價或增加優惠,希望吸引市民留港消費,亦是5月份數字扭轉跌勢的其一個因素。
其實,經濟數據往往都比親身的觀察有所滯後,消費市道如是、樓市也是如此。2月份《財政預算案》將100元印花稅的物業樓價提高至400萬元,這不僅提升了上車客及投資者的入市意欲,也推動了換樓鏈的活躍。在拆息低企、股市熾熱、資金湧入等多項利好因素帶動下,近月交投明顯興旺起來,樓價亦開始築底。
置業時機逐步顯現
筆者公司所屬集團的樓價指數,亦已連升四星期,反映樓價開始有止跌回穩跡象。事實上,很多聰明錢早於這些利好數據出爐前,已先知先覺在樓市找尋投資機會。
至於下半年,筆者預計各方面的表現都會更加理想,例如金融市場,在新股熱潮推動下,將令股市及其他相關市場有進一步的突破。展望未來數月,美國有望重啟減息,加上旅客帶動零售市道轉好,對實體經濟亦帶來提振作用。而隨着中美關稅戰的不確定性解除,很多公司亦會放鬆上半年的緊縮政策,重新考慮擴張及增聘人手,為實體經濟帶來動力。種種利好因素疊加起來,下半年樓市絕對可以看俏,問題只在於置業者能否下定決心、趁低入市。
(作者為利嘉閣地產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