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國際金融論壇/克服挑戰 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保羅.弗蘭克爾(Paolo Frankl)

時間:2025-07-04 05:02:16來源:大公报

  在應對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的時代浪潮,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正以驚人的速度推進。儘管技術革新與資本注入為其增添強勁動力,但政策穩定性、電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興市場融資體系等關鍵因素,仍深刻影響着這場能源革命的最終走向。

  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 中國佔半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規模高達700吉瓦,這一數字相當於日本全年的電力消耗總量。國際能源署預測,2024年至2030年間,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累計新增超5500吉瓦,展現出極為強勁的增長勢頭。

  在這場能源變革中,太陽能光伏佔據主導地位。得益於成本的大幅下降、許可時間的縮短,以及社會接受度的提高,太陽能光伏不僅在集中式電站領域持續擴張,分散式應用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風能緊隨其後,雖然在一些經合組織(OECD)國家面臨困境,但仍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進程中發揮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預計到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將逼近10000吉瓦,全球每新增2吉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就有1吉瓦來自中國。這種規模優勢的背後,是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支撐,中國企業佔據全球太陽能光伏元件90%以上的產能,自主研發的N型TOPCon電池轉換效率更是突破26%。

  從區域視角來看,印度憑藉15%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增速,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龐大的電力需求缺口,使得印度有3億人口至今仍未獲得穩定電力供應,可再生能源因此成為其實現能源普惠、擺脫能源貧困的核心路徑。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同樣潛力無限,儘管當前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甚至不及荷蘭一國,但未來5年裝機容量有望實現400%的增長。

  缺乏投資與穩定政策 阻礙發展

  儘管前景廣闊,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猶如橫亙在前的「攔路虎」,亟待解決。

  一是在能源觀念層面,部分國家尤其是歐洲地區,存在「可再生能源推高電價」的認知誤區。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併網有效降低了電力批發價格,對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才是導致電價攀升的真正「元兇」。

  二是電網系統也面臨着嚴峻考驗。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挑戰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這種消納難題與可變可再生能源(VRE)在電網中的佔比、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密切相關。在發展初期,多數國家尚能依靠現有電力系統進行調節,但隨着可再生能源佔比不斷提高,亟需引入更多靈活性資源。

  三是投資不足與電網建設進度滯後同樣不容樂觀。為滿足可再生能源併網、終端使用者電氣化等需求,電網基礎設施必須加速升級與擴容。而在新興國家,薄弱的電網基礎與不完善的融資機制,使得這一矛盾更加突出,成為制約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瓶頸。

  此外,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成為企業投資的最大顧慮。缺乏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持與清晰的發展願景,讓企業難以形成穩定預期,進而影響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信心。

  政策支持與國際合作 成破局關鍵

  為加速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進程,構建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全球需要多管齊下,從政策、合作等多維度發力。

  政策支持是核心驅動力。不同國家和地區因能源結構、發展階段各異,需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以東盟國家為例,其面臨大量化石燃料產能過剩問題,政策設計應聚焦於老舊化石能源機組的有序退出與轉型。同時,各國需着力消除政策不確定性,制定長期穩定的支持政策,並簡化專案審批流程,確保基礎設施建設與行業發展節奏相匹配。

  國際合作是重要支撐。全球各國應攜手共進,依託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CEM)等多邊合作機制,加強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共同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與政策框架,破除貿易壁壘,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跨境輸送與資源優化配置。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是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關鍵之舉。儘管挑戰重重,但憑藉其在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方面的強大驅動力,即便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者,也能清晰看到其所帶來的效益。只要全球協同發力,定能推動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為實現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作者為國際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部主管)(www.iff.org.cn)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