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朗普(左)將於明年一月接任美國總統,旁為現任總統拜登。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2024年11月6日,特朗普以其一貫的強硬態度與鮮明主張高調回歸,贏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強勢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重返白宮。自1992年克林頓總統在競選時打響經濟口號以來,經濟政策始終是美國大選的核心議題。本文總結了特朗普的再度執政對美國經濟影響的三個方面。
激進貿易保護政策抬頭
一是單邊主義的回歸,全球貿易和地緣政治風險抬升。以其核心政策理念「美國優先」為基礎,特朗普通過貿易保護政策重塑全球貿易體系,着眼於扭轉貿易逆差從而維護美國產業利益。根據本次大選中,特朗普發表的政策主張來看,其關稅主張比起2016年已全面加碼。
當前,特朗普公布的經濟計劃包括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至20%的普遍關稅,以及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從歷史經驗來看,即使特朗普政府未能實質性落實其政策目標,其主張對全球貿易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此外,特朗普執政回歸或伴隨更激進的貿易保護政策。特朗普上一任執政期間曾採取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限制措施,隨着其回歸,全球半導體、AI等領域的供應鏈布局或將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對於美國產業而言,特朗普或推動國內製造業和高科技投資,這將有利於美國本土企業的發展。對於其他經濟體而言,在企業貿易受限影響盈利的同時,也可能促使其他經濟體加快技術獨立的步伐。
幣策路徑再添不確定性
二是通脹或捲土重來,貨幣政策路徑不確定性加劇。此前9月,美聯儲開啟2022年加息周期啟動以來的首次降息,美國貨幣政策正處於轉向時刻,可能面臨通脹堅挺和勞動力市場放緩的雙重壓力。
綜合來看,特朗普再度執政對於美國貨幣政策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1)通過關稅影響全球貿易從而抬升通脹風險。根據NBER(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對特朗普在2017年至2020年任期內徵收新關稅的影響的經濟研究表明,特朗普上一任期內徵收的關稅通常會以更高的成本或價格轉嫁給進口商或消費者,並損害依賴進口的行業。這將最終導致物價上漲,通脹或會捲土重來。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報告,特朗普政策可能導致通貨膨脹率在2026年上升6%至9.3%之間,而沒有這些政策的基線估計為1.9%。(2)實施驅逐非法移民計劃影響勞動力市場。特朗普提出的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的計劃或在一定程度上收緊美國勞動力市場,推高勞動力成本並損害經濟增長。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報告,驅逐計劃將減少就業並顯著降低美國經濟增速。(3)對美聯儲貨幣政策判斷獨立性的施壓。特朗普曾多次公開施壓美聯儲要求維持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公開干預美聯儲決策可能造成金融市場波動,同時使得美聯儲的獨立性受到質疑,市場對貨幣政策的長期可持續性預期可能出現變化。
美國財赤不堪重負
三是減稅政策延續,財政赤字壓力抬升。當前,美國國債(不包括政府內部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9%,財政壓力及主權債務問題成為下一任總統難以迴避的問題。尤其是在當前高利率環境下,美國聯邦債務的壓力將明顯上升,對長期經濟結構構成潛在威脅。從財政支出和收入角度來看,特朗普的經濟主張側重於保持財政支出的同時,減少財政收入從而刺激經濟。在上一任期內,特朗普通過大規模企業減稅政策刺激經濟增長,此舉雖然提升了資本市場的活躍度,但也令美國聯邦債務激增。重返白宮後,特朗普可能繼續推行企業減稅甚至個人減稅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
然而,減稅政策的短期刺激效果難掩長期財政不可持續的隱憂,市場對財政政策走向的敏感度將進一步抬升。根據美國盡責聯邦預算委員會(CREB)的中性估計,到2035年財政年,特朗普的政策主張將使債務增加7.75萬億美元,債務佔GDP比重將達到143%。相比於民主黨提出的政策主張,特朗普的政策給財政赤字帶來的壓力更為顯著。債務負擔加重或將影響美國國內的經濟穩定和信用評級,同時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連鎖反應,如美元匯率波動、美債收益率變化等,對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產生影響。
(作者為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