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集思廣益/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不容易\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管 濤

時間:2024-10-01 05:02:45來源:大公报

  美國聯儲局9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0.5厘,降到4.75至5厘,這是美聯儲時隔四年半的首次減息,也是非危機時期首次減息0.5厘。如何看待美聯儲此次減息的時點和幅度?美聯儲減息0.5厘能否確保美國經濟實現「軟着陸」?

  基於美國通脹和就業風險趨於平衡的現實考慮,8月23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釋放了減息信號。此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之前,市場認為9月份美聯儲減息是板上釘釘,但由於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市場對於此次減息幅度存在分歧,9月15日之後,主流預期由減息0.25厘迅速轉為0.5厘。

  支持美聯儲減息0.25厘的理由包括,美國經濟並未急劇惡化,減息0.5厘可能加劇通脹反彈風險,而且歷史上如1995年7月、2019年8月預防式減息幅度均為0.25厘。支持美聯儲減息0.5厘的觀點則認為,美國勞動力市場惡化速度快於預期,美國就業下行風險已經大於通脹上行風險,減息0.5厘將增加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可能性。從9月份的FOMC會議聲明看,美聯儲內部同樣對減息幅度存在分歧,12位美聯儲票委中,有1位就降息0.5厘投了反對票,這也是19年來首度有美聯儲理事在議息會議上投下反對票。

  此次減息前,美聯儲在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累計加息11次,合共5.25厘,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從0至0.25厘上調到5.25至5.5厘。

  高利率環境下,美國去通脹進程取得明顯進展,與此同時,經濟韌性遠超市場預期,勞動力市場總體表現強勁,逐步接近實現「軟着陸」目標。此次美聯儲罕見減息0.5厘,試圖增加經濟「軟着陸」的可能性,但這仍然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務。

  從歷史經驗看,美聯儲通過減息以避免經濟衰退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由1984年以來,美聯儲共經歷六輪減息周期,首次減息時間分別為1984年9月、1989年6月、1995年7月、2001年1月、2007年9月和2019年8月,其中,紓困式減息和預防式減息各3輪。紓困式減息期間美國經濟均已陷入衰退,預防式減息期間雖然伴隨經濟「軟着陸」,但「軟着陸」的盡頭仍有可能是衰退。比如,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於美國經濟由「軟着陸」逐漸轉向「不着陸」,美聯儲在1995年7月開啟預防式減息之後,於1997年3月重啟加息,隨後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美聯儲短暫減息,但在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繼續加息。高利率最終刺破了互聯網泡沫,導致美國經濟在2001年3月至11月期間陷入衰退。

  資產價格偏離基本面

  從潛在風險看,美國經濟「軟着陸」前景仍然面臨不確定性。一是資產價格超調風險。2020年初疫情爆發以來,美股和美國房價均大幅上漲,2020年3月至2024年6月,標普500指數、20個大中城市標普/CS房價指數累計分別上漲85%、53%。受股價和房價上漲推動,2024年第二季,美國家庭資產淨值升至163.8萬億美元,刷新歷史紀錄,這成為支撐居民消費韌性的重要因素。但資產價格具有偏離基本面過度漲跌的超調屬性,給美聯儲調控帶來很大挑戰,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資產價格的劇烈調整。

  而且,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控本身還面臨中性利率估計不確定性帶來的挑戰。鮑威爾表示,政策立場調整方向是朝着中性利率前進,但中性利率無法直接觀測,利率估計結果準確與否會直接影響貨幣政策效果。今年3月,國際清算銀行利用多種方法估計了美國的中性利率,發現大多數估計值在疫情之後出現顯著抬升,但不同估計值之間差距較大,且個別估計值存在高度不確定性。日前,美聯儲理事沃勒在演講中坦言,如果美聯儲選擇較慢的減息速度,可以有足夠時間逐步評估中性利率是否確實上升,但此舉可能會給勞動力市場帶來風險,而選擇較快的減息速度意味「軟着陸」的可能性更大,但如果中性利率實際上已經高於疫情前水平,則可能會出現降息幅度過大的風險。

  貨幣政策有滯後風險

  二是貨幣政策滯後風險。歷任美聯儲主席如馬丁、沃爾克和格林斯潘主要採取先發制人策略,鮑威爾則放棄前瞻性指引,轉為後發制人,決策依靠數據驅動、相機抉擇,這表明了其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審慎態度,但不可避免也會帶來貨幣政策滯後性問題。如通脹上行時期,因落後於市場曲線,美聯儲不得不自2022年3月起實施激進緊縮的政策,累計加息幅度達5.25厘,略高於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如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和英國央行加息幅度分別為4.5、4.75和5.15厘。但相對於這些經濟體,前期美聯儲的緊縮政策使得向私人部門的借貸成本以及經濟活動的傳導程度明顯偏低。

  對此,美聯儲研究人員的解釋是:美國固定利率的抵押貸款和公司債務比例更高。由此推論,如果美聯儲將政策利率在高位維持較長時間,前期鎖定低利率成本的私人部門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強的再融資壓力,貨幣緊縮效果或進一步顯現。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