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高文宏議/重視民生 港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立法會議員 李惟宏

時間:2024-09-24 05:01:54來源:大公报

  有關2024年施政報告的建議,筆者於早前撰文三篇,主要談及金融相關的建議。今次是第四篇文章,亦是系列最後一篇,將會聚焦於推動經濟民生高質量發展。

  五大範疇提交建議

  社會發展離不開整體市民福祉,筆者一直關注民生議題,並於立法會上參與多個與經濟及民生相關的議題討論,亦有提出不少改善意見。是次施政報告建議書中,筆者就五大範疇,包括中小企、環保、醫療、青年及教育發展、旅遊業五方面向特區政府提交建議,期望能促進香港走向高質量發展。

  1)支援中小企營造有利的營商環境

  香港特區政府過去提出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獲工商業界歡迎,措施有助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減輕財務壓力。不過,目前不少中小企仍處於困難時期,業界期望特區政府能進一步優化計劃,例如因應不同擔保產品,降低貸款利率或提供更多利息補貼,並在審慎平衡財政壓力及整體經濟環境下,將有關計劃恆常化,為中小企提供持續和穩定支援,營造有利的營商環境。

  業界還建議為本港商會、工商專業團體,以及港商企業參與內地或海外商貿考察、外訪、展覽活動等提供更多不同途徑的財政資助;同時審視目前政府各項有關對外推廣香港工商經貿與服務業發展的資助計劃,探討涵蓋更多產業範疇及可獲資助類別,以及研究進一步簡化申請手續和行政程序,提升審批效率。

  2)促進青年及教育發展

  香港未來發展離不開對青年人才的培育。為配合具備不同才能的本港青年,提供更多元化的培訓和實習機會。期望特區政府能深化職業專才教育,並利用好大灣區發展機會,加強大灣區的就業資訊及創業支援,鼓勵青年人放眼大灣區,把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帶來的重大機遇。筆者也建議特區政府加強與內地相關部門協作溝通,加快落實大灣區證券、期貨、貴金屬、資產管理等專業資格互認機制,以及簡化審批互認程序,促進兩地人才流通。

  此外,特區政府應進一步加強推廣投資理財教育,特別是從中小學、大學課程層面入手,進行有系統和連貫的理財培訓,灌輸正確的價值觀、金錢和道德觀,協助年輕人實踐理財規劃、累積財富;同時,亦需加強向公眾推廣最新的金融防騙信息,以免他們墮入金融騙局。

  3)旅遊盛事重振香港旅遊業

  中央政府今年推出多個惠港措施,包括新增開放多個內地自由行城市、提高內地遊客的購物免稅額,以及送上一對大熊貓等。為進一步提振本地的旅遊零售經濟,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加強推廣「一程多行」、鞏固商務旅遊城市地位、加強與海外地區合作聯合舉辦體育文娛盛事,以及在北部都會區設立名牌特賣場,銷售貴金屬、珠寶產品以至服裝首飾,吸引大灣區內居民到港購物,並推廣本地貴金屬品牌。

  4)推動環保事業實現「雙碳」目標

  為達到「雙碳」目標,新能源的發展起着相當重要的作用。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應加強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包括探討與內地建立氫能運輸的基建,盡快制定政策法例強化加氫站建設。發揮本地世界級大學和香港科學園等研發優勢,加強香港氫能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同時,為加快香港電動車行業發展,建議引入更多電動車品牌和款式,例如國產品牌,以滿足本地對不同電動車的消費需求,並積極解決公私營電動車位及充電站不足的問題,以配合電動車普及化的需要。

  就興建廢物處理措施,特區政府可考慮參考內地經驗,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興建及營運I.PARK1及I.PARK2等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由私人市場負責管理及興建垃圾發電設施,特區政府則負責周邊配套,藉此提高營運效率和減少特區政府的資本投資。

  5)改善醫療服務

  隨着愈來愈多港人在內地生活,筆者建議,香港應加強與內地共同推動兩地醫療資源聯通,包括:持續擴大「醫健通」病歷跨境互通的應用、加強推廣「港澳藥械通」、加快兩地醫療藥物儀器互認的進程。並建設大灣區一站式安老醫療系統,支持更多港資醫療機構落戶大灣區內地城市,以滿足在內地生活的港人醫療需求。

  同時,特區政府亦要增加對精神健康支援,針對不同年齡層的精神問題,推出全面政策,加強基層醫療精神健康的支援服務,提高公眾對精神健康的認知,並為照顧精神健康患者的照顧者提供支援。面對精神科醫護人數不足,特區政府可透過增加相關大學學位、放寬精神科海外醫生在港註冊資格等政策,增加人手,以及增撥資源,挽留精神料醫護人才。

  隨着特區政府愈加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筆者認為,當局應持續推進中西醫協作服務,將有關協作擴展至治療更多病患,包括應用於癌症治療。同時,亦可善用創科技術推動中醫藥發展、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和中藥研發能力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