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復甦趨勢。隨着疫苗接種不斷推進、疫情繼續得到控制,筆者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復甦,環比增速有望加快,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將不斷提高。
中國外貿繼續保持強勢增長態勢。出口方面,隨着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加快,疊加發達國家推出新的刺激政策,商業投資信心加速修復,帶動中國出口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進口金額的上升。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推動近期生產者價格(PPI)上行的主要原因。在疫苗接種進展加快和全球流動性寬鬆的背景下,世界經濟持續復甦。經濟活動的增加帶來更多的需求,但一些原材料資源國的供給並未跟上。供需缺口加大,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可以看到,當前價格上漲的壓力主要集中在原材料資源品上,而消費品價格表現相對溫和。這種價格結構可能對下遊企業盈利造成一定影響。
5月以來,政府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過快非常關注。例如,國務院常務會議連續兩次提及大宗商品問題,採取措施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保持經濟穩定運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期也對關稅進行了調整,包括提高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關稅、對生鐵及廢鋼等實行零進口暫定稅率、取消部分低附加值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等,通過這些政策以增加鋼鐵產品的國內市場供應。
筆者預計未來宏觀調控將更加註重結構性,通過創立定向支持工具、加強原材料市場調節等措施,加大對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較大企業的紓困力度,緩解企業成本壓力,促進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後續政策側重改革
投資走勢方面,隨着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集中供地等政策先後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加強,筆者預期房地產投資將逐步放緩。同時隨着內外需持續改善、企業盈利增加,並內地政策不斷加大對製造業的支持,當中包括預期「十四五」規劃會帶動高技術製造業投資的快速增長,製造業投資將繼續恢復。
今年兩會將2021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以上」,首季度經濟同比增速大幅回升,為實現全年增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預測2021年中國GDP有望增長8.8%。在實現既定經濟目標壓力較小的情況下,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時間政策重點可能更加側重推進深層次改革,降低財政金融風險。
宏觀政策方面,今年財政目標雖然較去年有所調低,但普遍高於市場預期,整體上仍屬於較寬鬆的財政政策。相對積極的財政措施將有利於緩解地方政府去年因疫情和減稅降費所帶來的財政負擔,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同時,今年的貨幣政策將更加註重結構性調整,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並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使流動性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實現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