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財經洪觀/港迎雙循環新機遇\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柳 洪

時間:2020-09-16 04:24:12來源:大公報

  圖:分析認為,香港在協助內地以擴大內需支撐「內循環」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中通社

  近期國家積極謀劃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總體看,「雙循環」有兩層內涵:一是發展「內循環」經濟,夯實內需「根據地」;二是以高水平的開放推進「外循環」。這是在百年大變局的歷史關口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重大轉變,關乎香港的未來;後疫情時期的香港,需要把握「雙循環」帶來的新機遇,聚焦內地市場商機,並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雙循環」以內需、科技和開放為三大支柱

  首先必須看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選擇。從內部因素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施的「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國際大循環」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這種模式存在弊端,既不利於產業結構向中高端轉型,也容易引發與別國的摩擦。當前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出口導向型模式已不能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經濟發展動能正加速從外貿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這意味着以往推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動力、方法和路徑,都必須作相應調整和變革。從近期「十四五」規劃的定調看,中國經濟發展重心很可能轉為以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主線。這將產生重大且深遠的影響。

  從外部因素看,當前國際經濟大循環面臨不確定、不穩定風險,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在重構。近兩年來,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遭遇逆風。美國不僅針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甚至大量使用制裁等行政手段,推升中美「脫鈎」風險。國際經濟受新冠疫情衝擊深度回落,重啟緩慢,全球需求嚴重萎縮。目前新冠確診病例仍在快速上升,近日世衞組織警告雖有疫苗問世,新冠疫情仍可能持續兩年。世貿組織發布最新一期全球貿易趨勢評估報告「貨物貿易晴雨表」指出,全球貿易出現L形復甦仍是可能的前景。

  面對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和新機遇,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重點在「內循環」。其路線圖大致為:一是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需求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內需體系,實現內需擴量和消費升級。二是以科技創新為抓手,推進內涵型增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加快打造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產業體系,減少對西方國家的技術依賴。三是通過更高水平的開放,打通「內循環」與「外循環」,重塑中國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新優勢。總體看,內需、創新和開放將是構建「雙循環」的三大支柱,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將擔任「雙循環」的開路先鋒。這些重大轉變將和四十年前一樣,再次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香港可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以擴大內需支撐「內循環」

  內需是構建「雙循環」的第一大支柱。在新發展格局下,內地首先將完善內需體系,以內需為主導推進「內循環」。

  一方面,內需擴量和消費升級有賴於居民充分、高質量就業,提高可支配收入。這就需要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同時提高農民收入。中國現有4億中等收入群體,力爭10年左右翻一番增至8億,真正成為社會的主體。目前中國仍有6億人口每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幣,主要集中在農村。因此,必須千方百計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管道。2019年在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萬億元中,鄉村消費僅佔七分之一約6萬億元。從長遠看,鄉村是一個大市場。與此同時,還需要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增加居民實際收入。

  另一方面,「內循環」下的內需擴量不同於全球化時代的擴大內需,強調增強內生循環動能。其主要特點:一是強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二是強調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在「六保」、「六穩」上形成良性循環,金融在引導消費行為和消費模式的轉變上發揮更大作用;三是強調市場主體營收好轉、利潤增長─就業增加、收入提升的預期改善─消費增量、升級,三者形成良性循環,避免今年上半年消費不如預期、住戶存款反增8萬多億元的現象重現。

  在「內循環」主導政策下,預期中國經濟發展動能將進一步從外需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內需迅速擴容,消費不斷升級。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折合約5.9680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消費規模的95.7%,預計今年消費市場規模可望超過美國。2019年中國人均GDP達1萬美元,與多數發達經濟體仍有3萬多美元的差距,預示消費類行業前景廣闊。與此同時,產業鏈、供應鏈將加快從國際分工向國內分工調整,國產科技生態體系將對美歐日技術生態體系形成替代。如2019年中國芯片自給率為30%,按要求到2025年要達到70%。大規模的產業替代,將產生海量商機。相當一部分外貿外銷將轉向內銷。外貿外資直接和間接帶動逾2億人就業,約佔就業總量的四分之一,2019年有進出口實績的民營企業達40.6萬家。外貿體系轉身,行業重新洗牌,有挑戰更有商機。另外,中國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將進一步下降,國際收支趨於平衡,人民幣國際化將加快推進。

  香港在協助內地以擴大內需支撐「內循環」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一方面,香港在內地、尤其在大灣區的數萬家工廠,過去一直以外銷為主,近幾年把目光投向內地,紛紛學習內銷「攻略」,建立內銷管道。未來香港可從推動港企優勢產品擴大內銷、拓展進口分銷業務以及推動內地完善消費者保障等方面入手,協助內地進一步擴大內需,並搶佔內地這一最具潛力的市場。從根本上看,中美競爭將是超大規模內需市場的競爭,更大者將成為贏家。香港傾力協助內地推進「內循環」,不僅可大大擴展發展空間,更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三、以創新驅動引領「內循環」

  創新是構建「雙循環」的第二大支柱。目前中國在核心技術上存在短板,受制於人,如2019年中國芯片進口額高達3040億美元。而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自力更生。未來國家將強化科技自主創新,以創新驅動引領「內循環」。一方面,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在去年研發投入佔GDP約2.23%的基礎上加大投入,集中優勢資源攻堅克難。不僅要有製造更多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新產品的能力,而且要培育出更多能製造新產品機器設備的能力。

  另一方面,以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的創新為引領,打通「內循環」堵點,推動網絡資訊技術領域實現「內循環」。為此,國務院近期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37項優惠措施大力支持芯片相關產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以創新驅動催生新發展動能,加大對「新基建」的投入,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構建「北斗導航」完整產業鏈,為經濟發展增添新增長點、增長極。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