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斌眼觀市\科技股還有機會嗎?

時間:2019-10-18 04:24:26來源:大公報

  國慶假期結束後,A股迎來小幅反彈。但與此同時,前期漲幅巨大的科技板塊卻延續了9月下旬以來的回調態勢,電子、通信、傳媒、計算機四大板塊跌幅均位居前列。科技板塊的回調是否意味着科技股的行情結束了?如何來看待科技股的投資邏輯?筆者認為,科技產業是未來中國經濟的主要增量,科技龍頭具備長期布局價值。通過與醫藥股的對比,或許更加能夠看清科技股的未來走勢。

  醫藥的潛力來源於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居民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行業市場空間逐步打開,長期增長可期。2018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率高達11.9%,65歲以上人口超過1.6億;癌症發病人次達428.5萬,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在醫藥需求人數提高的同時,人均醫藥消費也在同步增長,2018年中國人均衛生費用4273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2%,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6.6%,維持上漲態勢。

  科技的潛力則來源於創新和發展。過去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核心,房地產投資增速與工業增加值增速高度相關。但由於中國人口紅利逐漸結束,「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決定了地產經濟的見頂,經濟驅動力悄然開始轉變,科技將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核心持續發力。

  2018年中國研發投入近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8%,佔比GDP2.2%;2019年中國減稅降費政策落地,企業科研創新動力進一步得到激發。

  半導體將成為科研的一大亮點。在國內政策的積極支持下,低端電子製造業向周邊加速轉移,高端半導體工業向中國加速聚集,為行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伴隨着汽車、5G、PC及服務器、IoT這四大下游驅動因素的出現,半導體有望在今年終結自2018年開始的下行周期,開啟新一輪繁榮。

  自主可控、信息安全、雲等細分子板塊同樣空間廣闊、大有可為。自主可控關乎國家安全,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基礎軟件、應用軟件等三個方面,在貿易戰背景下發展空間很大:2019年市場規模測算為1萬億元,在2025年將穩步增長至1.3萬億元左右。信息安全則受政策驅動和需求提升兩大力量同時驅動,一方面,近年來安全事故頻發,網絡安全戰略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另一方面,由於中國信息安全市場起步較晚,國內用戶主要集中在政府、電信及金融等領域,其他企業用戶重視程度不夠,未來隨着意識的提升,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2018年中國信息安全市場規模為510億元,同比增長22.9%,遠超全球市場8.6%的增速。雲計算的市場前景也非常樂觀,2018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907億元,同比增長31%,預計2019年將突破千億大關,2021年將達到1800億元以上,年增速超25%,後發優勢明顯。

  借鑒醫療板塊走勢

  2018年至今醫藥行業的走勢對科技股也有借鑒意義。醫藥板塊2018上半年走出了一波漂亮的行情,隨後的下半年從11912點狂跌至7971點,市場一度出現擔憂情緒,但2019年年初至今,醫藥指數上漲了35.8%,展現出長牛態勢。行業市值上升至約4.1萬億元,在29個行業中僅次於銀行、非銀。恆瑞醫藥大漲,康泰生物、長春高新、泰格醫藥、通策醫療、金域醫學等47隻個股漲幅60%以上,醫藥主題基金業績表現亮眼。

  科技股投資邏輯與醫藥股類似,兩者都是面向未來的行業,未來很可能走出相似的走勢。

  2019年的科技股上半年走勢前高後低,下半年的8月開始猛漲,電子、通信、計算機和傳媒在不到兩個月內分別錄得23.9%、15.2%、16.6%和10.2%的漲幅,9月25日之後行情回調。由於兩者邏輯具有相似性,此次回調很可能會類似於2018年的醫藥股:在經過回調後,資金會再次確認行業的長期邏輯,從而進行回補。

  因此,目前科技股龍頭的回調實際上提供了相當好的買入機會。隨着業績逐步兌現和外資持續流入,筆者認為,醫藥、科技中的核心資產走出長牛將更有支撐。

  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朱 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