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鞋業商會副主席 林廣德
集思廣議
中美貿易戰每日都有大變化,新一輪的中美副部長級磋商會議料重心集中在農產品中,香港企業的商品根本不是議題重點。近期美國表示正在尋求完整的貿易協議,中國單方面承諾增購美農產品不足夠,特朗普表示不需要為明年美國大選前急於達成協議,目前美國的農產品價格亦不是中國一般市民可以接受,預期貿易戰會越演越烈。
近期無論香港特區政府部門、工商業界、各大商會,都感受到中美貿易戰暴風雪帶來巨大打擊。近日工業貿易署推出四十多項的協助中小企基金款項,香港貿發局對未來出口由全年增長2%降到負4%。香港工業總會和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紛紛舉行多場不同的講座,請來對關稅熟悉處理貿易戰法律界專業人土、企業家及研究企業學者分析現況,大家估計負面影響起碼十年以上,而且帶來無法估計的破壞,企業學者認為現時的中美貿易戰本質上與鴉片戰爭後,各國逼中國簽下的不公平的條約一樣,要令中國如日本一樣經濟衰退十多年以上。
購買力平價令美難容忍
由經濟實力來看,中國的貧困率從1981年88%降到0.7%。而評估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是國家的生產總值,而是購買力平價,根據世界銀行的近期數據顯示,中美的購買力平價對比由八十年代7.7拉近到去年的1.2,這相信是美國無法容忍的。購買力平價比國家的生產總值更能顯示該國的經濟實力,因為購買力平價考慮了該國當地商品,服務和通脹率的相對成本,而不是使用扭曲國際市場匯率的國際市場匯率在人均收入的實際差異。
以往在自由貿易的環境下,一般是進行貿易的國家互惠互利,目前變成了互相傷害。了解美國的人土都表示無論下一屆誰是美國總統,無論共和黨或民主黨執政,對付中國舉動是多年來未見過的絕對一致。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企撤出中國,根據美中貿易全國調查委員會顯示,87%以上在中國美企業無意撤離中國,九成以上企業表示今年在中國業務有盈利,與去年一樣。但在中國的美國企業都擔憂貿易戰下,出現一個愈來愈不明朗的營商環境。
商場如戰場 搬生產線不實際
根據「美國優先」的國策,美國不但希望外國的企業回流美國,另一方面美國積極招商,商務部於9月份來港招商會議,探討港商把生產線搬去美國可行性。與會者有不同的企業代表,其中一位香港高級時裝企業代表,說出了現實情況,她表示美國的貿易戰已展開,新一輪關稅最高可以高達30%至100%,如果在現時企業能有30%至100%利潤,企業家老早已成為百萬富翁了。
高級時裝企業代表又表示,商場如戰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時間,快人一步才有可能早一點達成有利潤目標,她已在歐洲設立生產機地,雖然公司想找尋新地方設立生產線,但必須考慮時間及勞工技術問題。精緻的高級時裝,需要巧手的勞工,如果要花長時間找尋地方,設立生產線,再訓練勞工,時間上已是大大的損失。目前在中國及越南的勞工,提供成熟高級時裝技術的勞工,他們能做到細緻的產品。
該名代表認為設廠要考慮事項很多,隨便投放資源在外地設廠,容易血本無歸,而遷廠到其他國家,無論該地區提供多少優惠及方便,必須慎重考慮很多細節事項,如當地天氣、有沒有天災、用什麼語言溝通、人力資源情況、當地工會及勞工法例等。
但首要考慮必定是政治因素,如果遷廠的國家國策上朝令夕改或針對中國企業,企業遭受的損失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