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歐陽先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 新型市場經濟樣板(上)

時間:2019-06-03 03:03:03來源:大公報

  圖:位於江蘇境內的滬通長江大橋北接南通,南連張家港,共有4線鐵路和6車道公路,全長11公里,大橋建成後,將成為長三角地區沿海重要的鐵路、公路過江通道

  5月1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也許,綱要很快就要公開發布了。然而,去年7月正式印發的《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至今未見網上全文。長三角一體化究竟是什麼?發展規劃綱要的核心要點是什麼?發展規劃綱要與三年行動計劃是什麼關係?三年行動計劃是誰的行動計劃?\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 歐陽捷

  雖然,長三角一體化的消息不斷、信息繁雜,或許,我們還是可以抽絲剝繭、釐清脈絡的。

  一、打通市場硬環境

  去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介紹了剛編製完成的三年行動計劃的主要目標及內容。具體來說,在市場環境方面,將打造交通四張網、信息一張網、綠色美麗長三角。

  首先,打造交通四張網。長三角將被城際鐵路、高速公路、水路運輸、通用航空互聯互通的交通四張網所覆蓋。鐵路網是整體規劃、四通八達、隨上隨下的城際鐵路網;公路網要打通斷頭路、發展無人駕駛的智慧公路,以及讓高速公路「快」起來;水路網探索航道統一規劃、船舶統一設計、建設統一標準、服務管理統一模式;航空網將發展通用機場網絡,未來設區市或將擁有一個以上的運輸機場或一類通用機場,大部分縣(市)或將擁有通用機場,通用航空將「熱起來」、「飛起來」,長三角將形成航空樞紐地位。

  可以預見長三角的交通效率將獲得極大的提升,勞動生產率也會大大提高。

  其次,打造信息一張網。三省一市將加快建成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總體架構,聯合推動5G網絡布局、5G外場技術試驗、5G先試先用,還有邊緣計算、物聯網、智慧交通、智慧園區等領域的5G綜合應用示範合作。

  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中國IPv6活躍用戶數將超過5億,國內用戶量排名前100位的商業網站及應用,市地級以上政府外網網站系統、新聞及廣播電視媒體網站系統、廣電網絡、5G網絡及業務等都將使用IPv6。到2025年末,中國IPv6網絡規模、用戶規模、流量規模將居世界第一位,網絡、應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形成全球領先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產業體系。

  中國已經擁有全球最多的IPv6根服務器(4台),未來將不再受制於美國互聯網根服務器,長三角更要率先布網、率先建設、率先應用下一代互聯網協議IPv6。長三角城市群數字經濟將加快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城市群。

  再次,打造綠色美麗長三角。科技創新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龍頭,而優美環境和寬鬆氛圍對創新人才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中國已經不再走消耗型、污染型的發展道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長三角將共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協同推進寧杭生態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和運河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長三角將共同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建立跨流域生態補償、污染賠償標準,這將強化上游城市的水體保護與水質改善。

  有人會問:耕地重金屬污染、建築工地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等是不是也會納入三年行動計劃?其實,只要這類污染不會造成跨城市的區域性影響,就不會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範疇。

  二、協同政府強治理

  在政府治理方面,長三角將打造統一大市場、統一大信用、統一大政務。

  首先是打造統一大市場。規則相同、標準互認、要素自由流通的統一大市場是長三角追求的最佳營商環境。比如,建立統一、透明的市場准入政策,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實現市場准入共認「一個章」,建立計量標準和檢測認證結果的互認。

  其次是打造統一大信用。三省一市將聯合建設長三角數據中心,打造「一個庫」,統一數據格式、口徑、目錄、接口等,政務數據、行業數據、社會數據統一按標準進庫。三省一市將實現跨部門、跨省市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聯合建立跨區域的信用「紅黑名單」和懲戒模式。三省一市將首先形成環境污染治理統一標準、失信行為評判互認標準、數據歸集共享機制、信用聯合獎懲名單,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企業信用管理格局。

  三、畫好產業一張圖

  再次是打造統一大政務。三省一市將建立統一形態的政務網,梳理規範並形成實質相同的行政規章,消除歧視性、壟斷性的地方性保護、不公平補貼、殺價式招商,向着區域內城市之間「零壁壘、零補貼」方向發展。不僅如此,政法系統也加入進來。上海攝像頭已經遍布大街小巷,刑事案件只要通過人工智能搜索、比對、追蹤案發現場嫌疑人影像,就可以發送到嫌疑人出現的任意場所附近警察的手機上,破案效率前所未有。

  長三角一體化最終是為經濟與社會高質量發展服務的。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長三角要「基本形成創新引領的區域產業體系和協同創新體系」。這是最關鍵、也是最難的,畢竟各個省市都有自己的GDP,都需要創新產業和創新體系。這也是三年行動計劃能否按時保質落地最有意思的看點。

  很多城市都希望承接上海溢出的高端資源和項目,比如智能裝備製造、新型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先進製造業以及電商物流、基金、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問題是:這些高端資源與項目也正是上海想要的。

  政治局會議要求長三角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總書記要求上海要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因此,上海必須脫離地方利益的桎梏,才能帶動長三角一體化成為全國標桿。

  基於此,李強書記提出:「要編製好長三角產業和創新資源標識圖,把各自產業特色、基礎、進展標識出來,既防止重複投入、資源浪費,又便於產業聯動、資源共享,既有助於推動重大科技協作攻關,又有利於各地產業發展有所側重、有所分工,真正形成有特色有優勢有差異的世界級產業集群。」

  如此,可形成產業布局一張圖,各地按圖索驥、分工布局、資源互補、優勢錯位。比如,依託上海─杭州和滬蘇湖宣高速鐵路,共建G60科創走廊深化產業集群布局,建設張江、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創新龍頭,發揮蘇南、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帶動作用等。

  上海正在擺脫「螺螄殼裏做道場」的狹隘思維,逐步釋放大上海的龍頭氣魄。

  不僅如此,長三角還創設了市場化資金支持的產業優化布局機制。這就是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通過規模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投放,可以撬動十倍以上的社會資本,在長三角產業規劃的基礎上實現產業的市場最優化配置。既有機制創新,又有項目合作,這才是長三角一體化的價值所在。

  四、推民生優質服務

  長三角一體化逃不開的是公共服務的同城化、均等化,換言之,就是民生「一卡通」。未來,長三角各城市將在交通、醫保、養老、旅遊、體育、文化消費等領域實現 「一卡結算」。

  「一卡通」的核心價值在於服務標準與費用的相對統一、差異縮小。比如,不同城市的地鐵、醫療、教育等服務標準、水平與費用將變得透明,百姓更方便比較,媒體更容易監督,政府更容易監管,必將推動公共服務標準與費用的趨同化;再比如,跨城市的城鐵、軌交、高速公路、公交的掃碼一卡通,未來長三角將實現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的全面暢通、無縫對接;還比如,長三角將共建高等教育跨區域聯合實驗室、職業教育一體化協同發展平台、校長教師培訓聯動平台、區域教育現代化監測中心以及長三角區域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未來,長三角中小城市的孩子可以獲得與大城市質量基本相當的基礎教育,不受歧視地被高校錄取。

  如此,長三角區域公共服務供給便利化程度將明顯提升,城市之間的公共服務差異性將顯著降低,長三角的整體教育、醫療、體育水平和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將獲得極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公共服務便利化與趨同化可以極大地增強長三角城市的吸引力與感召力,進而提升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競爭力。

  長三角還將加強養老政策協同。為什麼?因為,超大特大城市的醫療條件優越,但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比如上海,每五個戶籍人口中,就有一個是65歲以上老人,每七個常住人口中,就有一是老人,比聯合國標準高出一倍,而且還在繼續快速變老。借助長三角一體化,可以將醫療資源適度疏解到超大特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鎮─共建養老小鎮,超大特大城市可以藉此實現人口的騰籠換鳥、人才的聚合擴能、城市的活力四射。

(未完,待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