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受訪經濟學者認為,央行政策取態依然「穩健」
中國央行四年來首次「雙降」來了,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共釋放資金9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受訪經濟學者認為,央行政策取態依然「穩健」,全面降準旨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而定向降準意在促進加大對小微及民企的支持力度,預計年內仍有100個基點的降準空間,且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利率快將調降。
中國央行於6日決定,9月16日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且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商行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分別於10月15日及11月15日分2次實施到位。長江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趙偉指出,「全面+定向」降準預示流動性框架的重啟,其目的是引導實際融資成本的下降,並加大對小微與民企的支持。
交銀金研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表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負債成本阻礙信貸利率的調降,及全球降息潮的來襲,共同觸發了本次降準。央行「穩健」基調雖未改變,但逆周期調節力度已經加大,貨幣政策進一步趨向寬鬆,本次降準目的是解決結構性問題。
全面降準使用非常謹慎
申萬宏源宏觀高級分析師秦泰將本次降準所釋放的資金視為「對基礎貨幣收窄的一種對沖措施」,廣義上看類似「降準置換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操作模式。他解釋,較之MLF、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降準的資金成本對銀行系統而言會更低,銀行系統的超額準備金率將獲邊際提升。
央行宣布降準的同時,也強調「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提醒說,出於「防風險」和「降準空間」考量,當前決策層「穩增長」手段中對「全面降準」的使用已非常謹慎,使用頻率較過去大幅減少。他並指,目前中國金融機構整體超儲率約2%左右,在國際上仍處中等水平,基本與美國、歐洲持平,因此短期內尚毋須擔憂降準空間的問題。
趙偉說,隨着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加速顯性化,央行料繼續透過降準、降低公開市場(OMO)利率等,實質性降低金融機構的負債端成本,進而打通貨幣傳導機制。鄂永健認為,未來仍有望看到全面降準,且定向降準亦會繼續實施,但對未來降準的頻率及幅度不應有太高預期。
中金公司資深經濟學家易峘明言,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定價機制改革後,央行調降OMO利率的時機已較為成熟,在9月20日新LPR第二次月度報價前,下調OMO和TMLF利率的概率較大,「我們維持年內仍有100個基點降準,及OMO利率調降30個基點的判斷不變」。
MLF利率最快月內下調
必須指出的是,全球降息潮已經來襲,美聯儲亦可能在本月再度降息。中國央行近期也完善了LPR定價機制,並發布了新的LPR定價,這不僅釋放出「利率並軌提速」的信號,更使市場產生了較強的降息預期。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殷燕敏相信,本次降準後銀行系統資金面料進一步寬鬆,這為LPR定價下行創造了條件,「LPR利率調降不僅能促使金融機構資金向小微與民企傾斜,更可令城商行利潤空間得以增厚」。
鄂永健認為,隨着貸款利率的並軌,利率調整空間或已打開,鑒於全球各經濟體已紛紛下調利率,且美聯儲月內或會降息,中國MLF操作利率調降可期。預計央行最快或在本月調降MLF利率,若未調整那麼下季度MLF利率調降的概率將進一步增大。但秦泰認為,「本輪降準後的短期內,MLF利率調降的概率或有所下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可能更多會透過LPR定價機制下加點部分的政策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