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基金人語|提升應對未知的決策能力(上)\易方達香港 周 怡

時間:2019-10-07 04:23:41來源:大公報

  每一個投資決策,往往面向未知的未來,而做盡可能多、盡可能對的決策,是專業機構投資經理畢生追求的目標。

  面對未知的未來而作決策,已知事實是我們腳下的基石。在每天海量的數據、市場波動的沖刷,正確地認識宏觀經濟周期所處位置、理解行業變遷邏輯和企業經營真實情況,有助我們立得更穩。但在同一市場上,不同投資人面對的數據和訊息基本上是平等的,立得穩不穩,比的是對數據的理解。

  同樣仰望夜空繪製星星的軌跡,亞里士多德時代的智者們基於人是上帝造物的假設,得出地心說的結論;而伽利略在玻璃製造工藝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創造出望遠鏡,觀測到更清晰的月球與更準確的星星軌跡,挑戰了地心說的假設。日心說比地心說更接近真實,更新的世界觀推動了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投資界也是如此,面對複雜的經濟系統,我們曾假設人是絕對理性的、市場是完全有效的、交易是沒有成本的。然而,隨着我們對人性、對市場運作機制的理解愈發深刻,行為經濟學逐漸受到主流經濟學界的認可。複雜科學、網絡科學、圖像識別,乃至氣象研究等,這些看似與經濟學毫不相關的學科,其學術佼佼者也開始成為資管公司、對沖基金招攬的對象,而認知水平的提高永無止境,這也側面證明這個市場必然有超額收益(alpha)存在。

  擴集數據 預測更準確

  提高決策質量,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解當下,還要一定程度地預測未來。

  曾經有一位同業問筆者,你們投資是依據你們首席投資官的意見麼?回答是:「對,也不對。」專家意見固然重要,但要產生更準確的預測,需要許多專家。

  賓夕凡尼亞大學菲利普.泰特洛克教授專門研究決策與判斷,在《超預測》一書中,他表示,從多種來源收集證據、注重概率思維、組建團隊一起工作、記錄預測得分,並據此調整專家的權重,才有可能產生最佳預測。

  投資行業的運作方式也是如此。在決策之前,要收集大量的數據、各方的觀點,其中外部經濟學家、分析師與內部經濟學家、研究團隊的觀點經常會發生碰撞,權威不一定代表正確。因此,投資人員在每日的投資工作中,看到市場新的變化,聽到分析師不同的意見後,會隨時展開討論,在持續的討論中,形成自己對未來市場走勢的概率判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