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崑「五班三代」同台演出/大公報記者湯艾加攝
六月十四日晚,「中國戲曲節2018」於香港文化中心開幕。揭幕演出的是上海崑劇團(上崑)帶來的全本大戲《長生殿》,一連四晚在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整部劇講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上崑將全劇創排為四本,每一本相對獨立,又互相銜接。/大公報記者 湯艾加
是次香港演出,由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蔡正仁領銜,上崑「五班三代」演員同台獻藝。演出前夕,上崑團長谷好好與一眾主演接受大公報專訪,分享上崑與《長生殿》以及他們在香港的點滴故事。谷好好分享道,《長生殿》是上崑的看家大戲之一,自十年前開始公演,已在國內外上演近百場。去年在上海大劇院演出,連續四晚更創下一百六十萬票房(人民幣)佳績,突破歷史紀錄。她感嘆:「在過去,這個數字是我們五年的票房總計。」據康文署透露,是次演出最高價位四百五十元的門票,於演出前兩周已售罄。
三代同台陣容難得
對於是次的演員班底,「五班三代」的陣容難得。谷好好介紹:「這次演出,演員年紀上至七十七,下至二十多歲,四晚的演出,觀眾可欣賞到年輕演員的扎實功底,亦可感受國寶級演員對角色演繹的魅力。」這樣的演出組合,也體現了上崑一直以來在戲曲傳承上所作的努力。谷好好說:「這次演出也可以被視為對香港觀眾的一次匯報演出,因為香港是崑曲的福地。」
被戲迷親切稱為「活唐明皇」的蔡正仁回憶第一次抵港演出,他自一九六一年隨上崑的前身,當時仍被稱為「上海青年京崑劇團」的演出活動抵達香港,一百三十人的團隊,在港演了一個半月,在當時十分轟動,自此崑曲與香港的交流一直十分緊密。而對於這次「五班三代」同台,他自豪地表示:「這樣的陣容演《長生殿》,也只有上崑,再過十年我可能也唱不動了。」對於他所飾演的唐明皇,他說:「請不要稱我活唐明皇,我不是唐明皇,我也已經老了。這次在第三本演出,本想全部演下來,後來發現已力不從心,所以那一場演出最後一部分,交由下一代的唐明皇黎安接棒。」《長生殿》所傳遞的堅韌精神,以及對崑曲的傳承的意義,從觀眾對於該劇的喜愛中,已經得到證明。
演員香港尋找美食
因為崑曲與香港的密切聯繫,是次參演的演員已是多次在港登台,演出之餘,演員們都十分喜愛香港的文化與美食。谷好好打趣說:「這幾天,香港街頭出現了一對對唐(明皇)楊(貴妃)組合在街頭尋找美食。」演員倪徐浩(飾演唐明皇)、羅晨雪(飾演楊貴妃)、黎安(飾演唐明皇)、沈昳麗(飾演楊貴妃)、余彬(飾演楊貴妃)各自分享了對香港的印象,倪徐浩最愛香港的檸檬茶,羅晨雪與余彬在上海最惦記香港的飲品「鴛鴦」,黎安最愛吃香港的海鮮,沈昳麗覺得香港的文化是接地氣及親切。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將故事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陳鴻的傳奇《長恨歌傳》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雜劇《梧桐雨》。上崑已圓滿演出《釵盒情定》及《霓裳羽衣》兩本,今明兩天將上演其餘兩本《馬嵬驚變》和《月宮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