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七日談(香港篇)/體育是體能的藝術\何志平

時間:2025-11-15 05:02:09來源:大公报

  圖: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追逐賽日前在香港舉行。圖為雲南隊選手在比賽中。/新華社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正在粵港澳三地如火似荼地進行,各大體育場館各運動項目連日火熱開賽,場上運動員激情四射,場下觀眾呼聲震天。這時不管你是專業體育迷還是普通看客,是否熱愛各類運動,抑或擅長與否,只要進了場,都會嘆為觀止、熱血沸騰,被競技體育所蘊含的那種突破自我、迎接挑戰、不斷超越的精神及魅力所深深吸引,並為之傾倒。

  我幼時身體孱弱,還是扁平足,跑不動也跑不快。雖然從六歲多時習練洪拳功夫,在上中學前每日下午堅持不間斷,但在走、跑、跳、投、舞蹈等其他球類、田徑、游泳等體育運動方面,總是落後小夥伴們一步。小我兩歲的弟弟,恰好相反。他是無論大球小球,都能「精打細算、精準解球」。那時每逢體育課,一聽到哨聲響起,我便心中苦惱不已。跑步測試、籃球的傳球投籃等對我來說,無疑一場噩夢。眼看着同學們一個個反應極快地衝向前方,我只能拖着疲憊的身體慢慢移動。

  我沒有球感,卻無比沉迷觀看這些項目比賽。如同很多人不會演奏樂器,但喜歡欣賞音樂一樣。還有一些年輕人,明明高價辦了健身卡,待至過期都沒去過幾次,一談起運動直犯懶。可一旦遇到體育比賽,盡數全情投入,彷彿置身另一世界,時間與現實都被暫且遺忘。為何我們不擅長運動,但仍對體育競技情有獨鍾?

  體育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在中西方文明史上都有悠久歷史。中國古代體育其始源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晚期,涵蓋多樣化傳統體育活動。例如西周時期通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將射箭、御車等軍事技能納入教育體系;漢代發展出角抵(摔跤)、蹴鞠等項目,其中蹴鞠被國際足聯認定為足球起源;唐代馬球運動融合尚武精神與貴族娛樂,宋代捶丸(類似高爾夫)形成完整規則;冰嬉在清代被確立為「國俗」,兼有軍事訓練與表演競技功能。

  現代體育是十九世紀以來以西方為主導的工業文明的產物,當代國際體育框架和秩序也是在過去一百多年中逐漸形成,日益成為連接不同國家地域、不同種族宗教、不同文化語言,交融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的全球性領域,是衡量一個國家與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中國在1979年恢復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於1984年以嶄新面貌重返奧運會賽場,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收穫金牌數已與美國持平,走出一條極具特色的體育強國之路,正是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之生動縮影。

  香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立業餘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開始參與國際體育事務,並在乒乓球、自行車、羽毛球等項目逐漸展露頭角,取得顯著成績。尤其回歸後,香港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下享有文化體育經濟等領域對外交往權,與世界各國家、各地區及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在相關國際賽事都擁有獨立參賽權。香港民政事務局也於2002年提出體育事業發展「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調動市場力量、社會力量、家庭力量,將資源有效集中在運動選手的競技優勢訓練培育中,在全港十八區弘揚及豐富基礎配套設施,成立體育委員會,着重同內地體育交流,舉辦全港運動會,申請承辦2009年東亞運動會、協辦2008年北京奧運馬術比賽等。

  我以為,體育是體能的藝術。觀賞體育賽事,一切毋須「懂」,每個人都會因激烈的比賽場面衝突而感官被充分調動,或情感被強烈喚起,自然而然出現身臨其境的感覺,並被帶入某種氣氛之中,陷入集體澎湃。自己永遠無法做到及實現的狀態,此刻都在運動員永無止境、持續刷新紀錄的奮鬥拚搏裏,得到完全釋放,情緒在體育和音樂世界中自由翱翔。

  我們對體育的理解,不單止於生理學或心理學的解釋,還體現為由科學訓練提升身體素質,將力量、速度、耐力等體能要素轉化為競技表現與藝術美感的結合。而觀賞、表演、欣賞、藝術性等因素,都可用來解釋體育就是藝術的概念。運動員以平衡、柔韌、速度、力量、耐力、協調、靈敏等核心體能要素,在競技中顯露精湛技巧、矯健身姿和天賦異稟的創意。那些優美動作、順暢的肢體協調、卓越的執行能力,無異於藝術表演,並在成績、榮譽、期待和強大壓力之下,給予運動具體的內涵及精神。

  因而,從來不是競技盛事讓人喜愛上運動,而是無數熱愛運動之人,讓體育賽事具象化,令平常也不多參與的大眾見到人類脊背裏的勇敢,血液裏的堅韌和靈魂裏的和平。當本國、本地選手身穿國家及自身城市隊服,全民都在為比賽隊員加油吶喊時,除了輸贏所帶來的腎上腺素爆錶,更多是集體情緒的融入感、歸屬感,所有人一瞬間不分彼此、同悲同喜。

  我將此歸之於六根、六塵、六時於人身之共情共鳴共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神經官能,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為外境。六根長於身,六塵存在外,六根與六塵合而產生「見聞嗅嘗感知」的判別力和記憶力。我們在賽場六根互用、六塵皆新、六識齊動,由一種感官觸發聯覺,激發聯想,刺激思考,令人感同身受,一切全都是,亦復如是,恰是體育藝術之美的永恆價值和巨大魅力所在。

  所以,體育何須擅長?不懂,不會,更能純粹觀賞。點點滴滴,汗淚交加,我們與運動員於血脈相融之深處共探生命之光、共享信仰之火。歷史成為傳說,傳說成為神話,我們只要來過,看過,聽過,經歷過的都是人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