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梅花獎得主西九合演實驗崑劇 上崑《椅子》探討人生課題

時間:2023-10-02 04:02:54來源:大公报

  圖:兩把椅子就構成《椅子》的全部道具。

  【大公報訊】記者顏琨報道:上海崑劇團於昨日(1日)和今日(2日)在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茶館劇場演繹實驗崑劇《椅子》。作為小劇場戲曲節的節目之一,兩位榮獲梅花獎的演員吳雙和沈昳麗在極簡的舞台上,透過劇中不斷轉換行當的設計,運用生旦淨丑各種表演手法,展現劇中人物的不同關係及狀態,探討愛、孤獨及人生意義等永恆課題,藉此表現「椅子的虛無與生命存在的無意義」。大公報記者專訪沈昳麗,聽她分享《椅子》改編背後的故事以及在實驗劇領域內的探索。

  道具僅兩把椅

  該劇改編自荒誕派戲劇之父、法國劇作家尤內斯庫(Eugène Ionesco)1952年的同名話劇,導演倪廣金、編劇俞霞婷,吳雙、沈昳麗和孫敬華主演。這亦是沈昳麗第一次來到茶館劇場表演這一劇目。「我們曾經在屋頂演過、在後面都是蘆葦的室外演過,也在小劇場以素顏版的狀態演過,這部戲有很多種版本。這一次在香港演出,會以傳統版本展示。」

  兩把椅子構成了這部劇的全部道具。據沈昳麗回憶,這是經過多次嘗試後定下的風格。「第一次在排練廳的時候,我們搬了20多把椅子,後來還嘗試用蒲團代替,效果都不理想。最後我們覺得最高級的還是傳統戲曲的大寫意,一桌二椅最有表現力。」

  結合西方戲劇

  荒誕劇重在表現人生的虛無,意義的消散,似一把利刃直擊人心。而在傳統戲曲中,故事的表述往往更加柔軟。對荒誕劇的解構讓沈昳麗很享受這一次的創作過程。「荒誕劇的演繹方式是在無序中尋找有序,這是一場需要我們認真琢磨的遊戲,它並不是無聊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很有趣。」

  這是一個將西方戲劇與傳統東方戲曲相結合的實驗作品。在沈昳麗看來,實驗作品並非空洞的混搭,更要具備思辨力,亦更考驗演員的認知度和技巧完成度。「我不太贊同讓不成熟的青年演員去嘗試實驗劇,其實這是對他們不太負責任,因為他們基本功還沒有打好,你讓他就隨便來,他們可能因此養成壞習慣。年輕演員尤其在打基礎的階段,應該去學好傳統戲,把根基地基打牢。」

  一路走來,沈昳麗在藝術的追求上不斷向前,這幾年更是感受到時間的緊迫與寶貴。回溯過往的演出經歷,話劇給她很大的啟發。「話劇演完後再回來演傳統戲,我能發現自己的不同。研究人物小傳、上場前思考角色的心理狀態和行動上的邏輯性是否合理,這些是我以前不會去思考的內容。我發現自己更懂角色,杜麗娘、楊貴妃、陳妙常,我更明白每一個橋段中,角色的成長邏輯。」

  在她看來,實驗劇的原創性更是對傳統戲的反哺。「實驗劇場讓我意識到不光肢體語言可以去解構,可以去重塑,其實音樂性也可以。我從研究人物到研究唱段和曲牌,跳出來以後再回看,就會看得更清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