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一純萬歲寄遙思》憶饒公為人為學

時間:2023-02-13 04:23:40來源:大公报

  上圖:《一純萬歲寄遙思:饒宗頤紀念文集》近日出版發行。\主辦方供圖;下圖:饒宗頤紀念座談會與會嘉賓合影。\大公報記者 劉旅程攝

  【大公報訊】記者劉旅程報道:饒宗頤教授是中國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符號,在學術界被公認為導夫先路的國學大師。今年是饒公逝世五周年,香港中華書局與饒學聯匯、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日前共同主辦饒宗頤紀念座談會暨《一純萬歲寄遙思:饒宗頤紀念文集》新書發布會,追溯饒公博大精深的學術成就,追憶饒公言傳身教的為人為學點滴。

  現場與會專家學者包括:饒學聯匯董事、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鄧偉雄,香港珠海學院校長、香港浸會大學饒宗頤國學院院長陳致等;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研究員沈建華等學者通過線上參與。此外,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香港中華書局總經理、總編輯侯明等亦出席了活動。

  薪火相傳 繼續推廣中國文化

  《一純萬歲寄遙思》一書主編鄭會欣簡介成書經過,感嘆饒公對推動內地與海外學術交流付出巨大努力。參與新書撰稿的多位作者均為當年饒公曾邀請到港進行學術訪問的內地學者,也有跟隨饒公多年的學者,如今已成各個學術領域的傑出代表。

  傅偉中在致辭中表示,《一純萬歲寄遙思》得以重溫饒公對後學的關懷與提攜,富有情感的溫度,是此書的出版意義所在。鄧偉雄表示,饒宗頤教授一直有一個信念: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希望中國文化能成為世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這是他一生為之努力的事情,也希望更多專家學者能繼續推廣中國文化。

  沈建華談到,饒公曾說要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學問,倘若他沒有這份瀟灑的心情,很難得到自在。中國文化向來文史哲不分家,翻開老一輩學者的著作,文史哲、詩書、繪畫都能達到全面的融會貫通。然而現在學術專業越分越細,學術視野卻越來越狹窄。饒公的離去,給中國文化留下了更多的深思,對饒公的學術研究不應只是單純的懷舊與感念,而是讓後人知道一個時代下的學者是如何研究問題,找尋方法,以及做學問的格局和眼光,這正是我們今天緬懷饒公的目的。

  此外,前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高級研究員陳方正,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素,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榮新江,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院士、清華大學名譽研究員單周堯,首都師範大學燕京人文講席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名譽會長郝春文,香港歷史學家、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丁新豹等亦分別從各自的角度回憶了饒公的治學與為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