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2022回顧之香港文化界大事/香港新坐標:國際文化之都

時間:2022-12-31 04:25:11來源:大公报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2022的列車即將抵站,回望過去一年,我們迎來了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一系列文化慶祝活動接踵而至,在此期間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更成為香港實踐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里程碑;伴隨新冠疫情接近尾聲,我們在開始復甦的文化活動中,在更加深入的兩地文化交流中,翹首以盼新的文化篇章。\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1 香港故宮成文化新地標

  作為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特別獻禮,籌備近6年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今年7月2日正式開幕。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並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為宗旨,共設有9個展覽廳,舉辦常設專題展覽及特別展覽。

  開幕展由香港故宮與故宮博物院共同策展,以輪換方式展示914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創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藏品出境外借,當中不少藏品是首次赴香港展出,還有從未對外公開的文物。

  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多達166件,包括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北宋摹本)、(傳)虞世南《行書摹蘭亭序帖》、北宋時期的白釉孩兒枕等,同場亦展出由巴黎羅浮宮借出的13件珍品。

  目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吸納超過63萬人次參觀,成為香港文化新地標。

  2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成立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簡稱文體旅遊局,縮寫:CSTB)在今年7月1日正式成立。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涵蓋文化、藝術、體育、電影、創意產業及旅遊事務事宜,接管原本由民政事務局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負責的文娛康體、創意產業、傳媒及版權事務。

  首任文體旅局局長由前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擔任。

  3 香港文聯13項活動慶回歸25周年

  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和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香港文聯)在今年組織了一系列文藝活動,當中包括13項慶祝回歸活動,涵蓋畫展、書法、攝影、舞蹈、音樂和藝術設計等。

  其中「鐘聲迴響」香港文化藝術界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型文藝晚會,於7月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辦,汪明荃、曾志偉、王祖藍等文藝界名人參加。

  4 香港9項目首入圍國家藝術基金

  伴隨此前國家藝術基金首次開放予合資格的香港特區藝術機構和藝術工作者申請的落實,今年3月1日,經專家評審,國家藝術基金共評選出628個資助項目,香港首次有9個項目入圍,涵蓋「舞台藝術創作」、「傳播交流推廣」、「藝術人才培訓」、「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和「美術創作」等各個範疇。

  5 譚盾獲委任「文化推廣大使」

  12月5日,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辦「文化推廣大使」委任儀式,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委任國際知名作曲家、音樂家及指揮家譚盾為文化推廣大使,任期5年,將於2023年1月1日起生效。作為「文化推廣大使」,譚盾將會在香港策劃大型藝術項目,並邀請本地藝術家參與其中,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目前已推出的項目包括《志蓮淨苑.聽視界》:《淨土.蓮Immersive實景秀》。

  6 周年誌慶

  今年不少香港的藝術活動和機構迎來周年誌慶。

  今年是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60周年,康文署以「推動文化六十年」為主題舉辦誌慶活動,呈現包括「爵士.樂」系列:《爵樂引力》、「歲月如流60載:從大會堂到藝術館」講座、香港小交響樂團《影幻形光》等系列活動,讓市民深入認識這個香港文化搖籃。

  在香港大會堂落成的同年,1962年,香港藝術館(當時稱為「大會堂美術博物館」)在大會堂高座誕生,值此成立60周年之際,香港藝術館於今年底舉辦一系列主題展覽,包括「瞻緣昔彩│靜觀樓藏朱屺瞻作品選」、「至樂樓主人的鑑與藏」、「浮華.仙境│嘉靖皇帝的虛擬世界」,引領觀眾感受本地藏家故事,及展品背後的收藏脈絡和藝術特色。

  香港藝術節在今年踏入50周年,疫情之下部分節目開闢線上模式,涵蓋戲劇、芭蕾舞、歌劇、音樂會等,當中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的《身與魂》與《吉賽爾》、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鼻子》等可免費觀看。

  今年還是香港電影金像獎40周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停辦了兩年的頒獎禮今年重啟,最佳男女主角分別由謝賢《殺出個黃昏》及劉雅瑟《智齒》獲得。

  7 M+迎客逾200萬人次

  西九文化區香港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自去年開幕以來共錄得訪客逾200萬人次,成為向世界發揚傳統及當代文化,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講好中國故事和香港故事的重要平台。

  今年11月12日M+迎來開幕一周年,並開始收取入場費。同日館方推出首個特別展覽「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至明年5月展出著名亞洲藝術家草間彌生逾200件作品,包括3組全新作品。展覽籌備逾4年,為亞洲地區除日本外最大回顧展。

  8 維也納愛樂11年後再訪港

  暌違11年,維也納愛樂樂團在今年10月再度訪港,這也是2019年9月康文署主辦倫敦交響樂團訪港後,首隊國際級樂團來港。演出共計兩場,引發購票熱潮。

  作為維也納愛樂樂團新冠疫情以來亞洲之旅的首站,指揮摩斯特在香港的首次亮相,也是樂團6次訪港之中,繼卡拉揚之後唯一一位奧地利指揮執棒領奏。

  兩場演出在港台電視32及香港電台第四台作現場直播,同時康文署文化節目組網頁也作實況直播。

  9 TVB與內地攜手 復興香港「流行文化」

  政府和業界在今年繼續着力推動香港流行文化走出去,5月1日,由內地芒果TV與香港無綫電視聯合製作的音樂真人騷節目《聲生不息》(又稱《聲生不息.港樂季》)開播,林子祥、葉蒨文、李克勤、李玟、楊千嬅、李健、林曉峰、炎明熹、曾比特等兩地歌手亮相,分為男女兩隊展開一連6場主題競演,通過翻唱經典金曲比拼,帶領觀眾再憶港樂的黃金時代。

  10 楚原、西西離世

  過去一年是告別的一年。2月21日,縱橫電影界逾60年的著名導演兼演員楚原與世長辭,享年87歲。楚原是香港武俠電影的開山鼻祖,一生執導逾120套電影,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2018年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頒「終身成就獎」。年底12月18日,知名作家西西因心臟衰竭在醫院離世,享年85歲。西西精通詩集、散文、長短篇小說等多種文體,有諸多作品被選為香港的中學中文科教材,包括《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店舖》、《碗》等。此外香港作家、詩人、崑曲學者古蒼梧,通利琴行創辦人李子文,中英劇團首任華人藝術總監古天農,香港科幻小說代表作家倪匡,亦在今年離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