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弱冠年華,情繫敦煌古樂

時間:2018-09-28 03:16:56來源:大公報

  圖:天籟敦煌樂團副團長陳韻妍(中)及團員於「天籟敦煌.淨土梵音」展廳演奏敦煌古曲 受訪者供圖

  說起中樂,人們多會聯想到公園裏拉二胡的伯伯,如今有一班平均年齡二十四歲的年輕音樂人,不僅將演奏中樂視為畢生事業,亦對敦煌古樂情有獨鍾,他們就是天籟敦煌樂團成員。

  親赴敦煌 古譜入音

  「很多人都不了解中樂,其實現代中樂有十分全面的發展體系。」天籟敦煌樂團的副團長陳韻妍表示:「的確,在香港修習中樂樂器沒有西方樂器那般受人歡迎,所以我們的演出平台沒有那麼充裕。現時大多在文化中心、大會堂等音樂廳內演奏,觀眾也因此呈現出一定的局限性。」

  樂團於今年一月成立,談及創立原由,陳韻妍介紹:「去年四月我和團長茹健朗受垂誼樂社邀請,代表香港演藝學院前往芬蘭演出。當時結識到現樂團創辦人紀文鳳,她向我們提及敦煌,言談間表示想做一個以敦煌為主題的樂團,說我們如果有興趣回港後便與她詳談。於是我和茹健朗便逐漸組織樂團,尋找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學,一個一個向他們解釋,問他們的意願,籌備了半年,樂團駐團作曲、演奏員都為演藝學院的在校生或畢業生。」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陳韻妍及其團隊為增進對敦煌古樂的了解,曾於去年前往敦煌,「古時敦煌是整個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無論文化交流、商戶貿易都十分繁榮,如同今天的香港—資訊豐富、多姿多彩,所以我們認為敦煌和香港就像一面古今相照的鏡子。」在她眼中,敦煌與她們的香港身份有共通之處,因而會希望在演奏時以古譜入音、古曲薪傳,以音樂重現壁畫的樂舞情形,將香港新一代音樂人對敦煌的感受分享給觀眾。

  解密心態 還原中樂

  「我願意懷揣一種解密的心態去審視這門藝術。所謂『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樂團團員學習中國音樂,只知道樂器早於古代有之,而敦煌的壁畫又記載着唐代最鼎盛的音樂發展形態,更加值得參考和學習。」陳韻妍說。

  本月,天籟敦煌樂團前往敦煌參與文博會盛宴舉行音樂會,向當地人展示香港人演奏的中樂。此外,他們希望自己的音樂可以走入各大中小學校,弘揚敦煌文化的同時,還能讓更多人了解中樂的本來面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