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齋號知竹堂,1960年生於四川樂至。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深造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作院研究生課程班。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藝術交流中心創作研究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
藝術家任偉
任偉是熊貓主題國畫的踐行者和佼佼者,獨創水墨絲毛技法,作品面貌新穎,藝術風格獨特。作品《祥和圖》被人民大會堂收藏。大量熊貓國畫作品,先後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月刊》等數十家報刊雜誌發表。已出版有7部以熊貓作品為主的《任偉畫集》。由任偉獨創、成都印鈔有限公司出品的《國寶大熊貓》賀歲金銀條,在全國深受藏家青睞。為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由任偉創作的國畫熊貓、新西蘭造幣廠受權出品的《盛世中華國寶紀念銀鈔》隆重上市,熊貓歷史性地登上帶有法定面值的紀念印鈔。
《吉祥富貴春意濃》136×68cm 2013年
《吉祥富貴春意濃》136×68cm 2013年
落梅雪靜 曠朗無塵
---解讀任偉大熊貓國畫創作
作者:楊蜀連【蓮子】
任偉是特立獨行的。細膩,敏感,善思,安靜。長期的藝術探索與靜謐思考,他獨創了水墨絲毛技法。其運用中國畫寫意的筆法和工筆絲毛的技法,融為一體,一氣呵成,從而讓他筆下的大熊貓形成兼工帶寫的獨特氣息。熊貓身上的絨毛纖毫畢露,絲絲柔軟,眼神純凈,體態渾圓,傳遞出雅俗共賞的唯美視覺效果。但是,任偉似乎並不僅僅滿足于只畫出熊貓細膩唯美的具象,他更願意透過具象,完成他個體對中國熊貓文化在廣博意象中的精神傳遞。
《卿雲香江》 96×180cm 2017年
恰如春草,更遠還生。
中國畫熊貓的畫家很多,但因一幅構圖獨特、色彩典雅、溫潤祥靜的熊貓圖,讓我唯獨記住了藝術家任偉先生。
任偉低調隨和,氣質儒雅,含蓄清透。十八歲時,他從軍到江蘇沛縣,22歲退伍到地方文化館從事專業文化工作。在他身上,不僅暗藏軍人的剛毅氣質,更顯文人的靜柔與儒雅。與任偉交談,氣氛蘊藏着美學的豐滿。他始終溫雅謙和,娓娓道來,如潺潺流淌永不停息的汩汩山泉,恰似從深山僻靜之處緩緩涌來,質朴,清澈,禪靜,豐富。
任偉筆下的熊貓,筆觸細膩,氣息吉祥,家住蒼煙,雪曉夢游,獨具視覺美感。
《瑞雪初晴》96×180cm 2017年
多年來,任偉心無旁騖,醉心畫熊貓,寄情予環境,賦予自己每一幅作品翠竹藏清幽,紅葉紛紛落,簌簌清香細的深幽意境。他以國寶大熊貓為主題創作系列作品,其作品滲透出大熊貓圓融溫雅,憨態呆萌,善良清純的特性。其毛茸茸圓滾滾的樣子,可愛至極,讓觀者瞬間會愛上它們,想溫暖擁抱畫面上每一只大熊貓。
《九寨清韻》240×143cm 2018年
早期,任偉繪畫主要以花鳥人物為主。
這個期間,任偉不乏精品力作。比如他的花鳥作品《幽蘭》《秋思》等等,筆觸、構圖、色彩以及光影既有中國國畫的水墨韻味,也有西畫的色彩、層次與光影構成。2000年,任偉以人物畫、花鳥畫取得的優秀成績,加入中國美協會員。隨後,他更加勤奮,不斷嘗試各種題材的繪畫,牡丹、老虎、老鷹等等。最後,他發現這些題材都不是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任偉善思。長期在藝術理論與實踐中的學習深造,任偉在繪畫上的造型能力、構圖、色彩等問題早已完全解決。「我始終認為,藝術藝術,是藝在前,術在后,當技術問題解決了,掌握了術的能力后,我叩問我自己內心,藝在何方?」在任偉心里,「藝」,其實就是修養、思想、文化的融合體現。一位畫家,一幅畫,首先要把畫家自身對自然、生命的認知、思想、風貌融入其中。在很長一段時間的迷茫中,任偉苦苦尋找着屬於自己內心深處的繪畫題材。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要有屬於自己個人精神氣象並獨一無二的面貌。「我苦苦追求數十年,才最後找到最能表現出自己意願的題材。」直到有一天。任偉的一位朋友邀請他去畫大熊貓。當任偉見到大熊貓的那一瞬間,他頓時出現一種空無縹緲的恍惚。瞬間頓悟:這就是我心象所需要的畫面,熊貓身上散發的那種圓融、和諧、溫暖,正是我心象所需要的,這是一種精神,更是自己今後要主攻的繪畫路徑。
《夾金山色秋韻濃》124×246cm 2014年
長期以來的藝術思考與艱辛探索,任偉獨創了水墨絲毛技法。
他運用中國畫寫意的筆法和工筆絲毛的技法,融為一體,一氣呵成,從而讓他筆下的熊貓形成兼工帶寫的獨特氣息。熊貓身上的絨毛纖毫畢露,絲絲柔軟,眼神純凈,體態渾圓,傳遞出雅俗共賞的唯美視覺效果。但任偉似乎並不僅僅滿足于只限於畫出熊貓細膩唯美的具象,他更願意透過具象,完成他個體對中國熊貓文化的精神傳遞。他明確表示,他更願意成為一位中國熊貓文化的傳遞者或者文化使者,讓世界上更多的人懂得其中蘊藏的深刻內涵。因而,在潛意識中,任偉一直苦苦思索。他需要這些充滿溫馨氣息的熊貓生活場景圖,在自我情緒、意象的表現中淋漓盡致展現出畫面清澈的唯美。
《林泉清韻》68×68cm 2019年
任偉身上,具有一個藝術家對作品呈現「美」的嚴謹。他認知清晰,對透過畫面傳遞的本質加以藝術處理。他熱愛大熊貓,熱愛適宜大熊貓生長的那一片神秘的土地。無數次的采風,他只為能夠親自目睹眼前熊貓的神態、體型、生活狀態。可喜的是,任偉生活在成都,離大熊貓研究基地以及野生熊貓生活地帶不遠,顯而易見,這樣的地理環境,促進了任偉去努力靠近它們,以及靠近野生熊貓生活地帶去尋找某些元素。藝術始終要顯出事物的特性,也就說,抓住事物的本質與必然規律,在藝術的想像力中。顯出它們的理性。這或許就是藝術與自然的融合之處。
他創作的熊貓作品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他需要通過一些「情境」,或者「關係」與所要表現的熊貓融合在一起,找到事物之間內在的聯繫。藝術的逼真,與所要強調的情感,在任偉理智與激情的思考下,呈現出某些特點。契合法國哲學家狄德羅的一些觀點:藝術中的美和哲學中的真都根據同一個基礎。任偉努力想表現的是,有自己作為一個畫家的獨特視角,是自己多年里研究中國傳統佛學、道學等國學思考下的精神釋放。如何將吉祥溫順而來自遠古時代的珍貴大熊貓,透過外在的細膩的表現形式,設置一個個空靈、自然、真實的背景,來完成自身人格氣象的演變與精神的傳遞。因而,任偉在每一幅關于大熊貓作品的創作中,並非單純地表現一種浪漫主義,他似乎更接近新古典主義。他更願意用屬於自己的繪畫語言,把對藝術與自然的密切關係清晰地反映,以「相對之美」來追溯過去的歷史,以「人文精神」以及內觀個體精神釋放,來詮釋自己所理解滲透的熊貓藝術作品,自然、生命、人文、美感,在任偉的作品無不熊貓步履隨音,靜聽寒聲斷續。眼前的熊貓,滿身花影,靜飲清泉,棲息幽草,繾倦竹林。任偉以感性與理性的萌芽,逐漸開花結果,以一幅幅精美的繪畫作品,完成了具有高度思想的概括性與暗示性。
《惠風和暢》68×68cm 2019年
堂前楊柳,別來幾度。
2017年,在中國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上,任偉以一幅在傳統夏布上創作的國畫《九寨晨曦》精彩亮相非遺展。首開中國「熊貓文化先河」。同年八月,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慶典活動中,任偉創作的大熊貓國畫作品《卿雲香江》被特邀參加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全球水墨畫大展》,他由此進入當今全球五百強水墨精英行列,任偉受到電視台現場專訪。同時在這一年,任偉創作的多幅熊貓國畫作品,走出國門,應官方邀請參加中俄美術交流展,作品在聖彼得堡展出,引起當地民眾極大興趣。任偉的作品,以個性鮮明,風格獨特,面貌新穎,脫穎而出,引起學術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並深受藏家青睞。他獨創的既不是工筆畫也不是寫意畫,而是他反覆研究后的獨創水墨絲毛筆法,在中國繪畫的工筆與寫意之間,表現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
他的作品,總是以畫面純凈、空靈如童話般潔凈的世界呈現。熊貓永遠是畫面的主人,背景以九寨、雅安山區等高寒地帶茂密的灌木叢,厚實柔軟的大片雪地,秋天奪目的紅葉,青花瓷,仙鶴,牡丹,松樹等等為創作背景。他把國粹融于作品,在發揚熊貓文化中昇華精神的高度。因而,作為中國著名大熊貓畫家,任偉的系列大熊貓作品早已被中國長城金銀精煉廠定制為《國寶大熊貓金銀條紀念品》在全國公開發行,受到藏家熱捧。他的大熊貓作品正在不斷走向國際,被制作成高端紀念幣,讓中國大熊貓所傳遞的祥和、圓融、和平的精神氣象,傳播到全球,而被世界人民所喜愛。
《福星高照》52×52cm 2019年
但任偉並不滿足于眼前的一切。
他依然願意更加用心去思考關于人文與大熊貓的深度解析。黑格爾把人看做藝術的中心對象。所以,有的時候,在對藝術家人物性格的描寫上,筆者更願意把藝術家的性格與境界作為他藝術創作的主要部分來研究。人的性格對藝術的呈現以及表達具有相當重要的因素。猶如,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任偉對此,認知清晰。他幾乎只有三分之一時間待在成都,三分之二都在外地。創作、采風、觀自然。他渴求安靜地創作環境。更願意去大熊貓的故鄉了解它們生存生活的真實故事。其作品的吉祥、安撫、溫暖、禪定氣息始終蘊藏其中。讀者需要靜讀,在一只只幼小的大熊貓身上,一定會讀到任偉願意窮其一生去用畫筆詮釋的千岩萬壑春風暖,西看熊貓溪水漫的最純粹的情感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