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一九四八/球星專欄引人入勝

時間:2021-08-05 04:23:26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當然不會放過這一特殊「優勢」。蔡忠強在場上是大公籃球隊隊員,場下則變身大公報的專欄作者。如果說1936年大公報的出彩創新是奧運社評,那麼1948年的拳頭產品則是各具特色的專欄。

  當中,最吸引人的是約請足球球王李惠堂、籃球明星蔡忠強,分別開設《老惠歸鴻》、《遠征日記》等專欄,介紹奧運場內場外動態。

  蔡忠強寫現場趣事

  1948年奧運會,李惠堂作為教練參加。《老惠歸鴻》每期不過四五百字,而文字精煉,節奏鏗鏘,畫面感極強,且李身為足壇名宿,所言切中肯綮,一針見血,極富功力。

  如8月13日《老惠歸鴻》,對中國足球隊零比四負於土耳其隊作了分析。李惠堂寫道:「土耳其隊踢法未見特長,腳下功夫與吾人不相伯仲,惟頭頂佔盡便宜,釘人術極到家,前鋒短傳推進,加以氣力充盈,我隊遂為所厄。」文章直言,「吾國體育今後如不速倡改良人種,鍛煉體格諸點,再從科學方式作技術上之訓導,則水準一日亦不能提高,每屆參加世運,亦永無出人頭地之希望耳。」

  蔡忠強的《遠征日記》語言幽默,饒有趣味,別開生面,為讀者提供了不少代表團內部的趣事。如8月16日那期寫道:「陳英郎、黃兩正、樓文敖、吳傳玉四位仁兄住在一個房裏……我感到中國人實在可憐,同是代表一個國家出來的,而黃兩正和吳傳玉說話時用英語,和陳英郎說話時又用福建話,他們三人對樓文敖當然是指手畫腳以傳達意思,但陳英郎和吳傳玉說話也要指手畫腳……」

  這是因為,樓文敖是聾啞人,吳傳玉是印尼華僑,不會說國語,而陳英郎也不諳英語,只有身為新加坡華僑的黃兩正能夠周旋於幾人之間。

  此外,大公報還約請旅英學者屈哲夫撰寫《倫敦航訊》專欄。屈哲夫是政治學專業出身,文章視野宏闊。8月12日的《四海兄弟──世運會游泳池畔雜寫》,夾敘夾議,從泳池透視政治、民族問題。如英國和愛爾蘭就北愛爾蘭運動員歸屬問題的爭端,借英國觀眾之口來審視中國日本選手在游泳比賽中差距與原因等。

  金庸漫談劍擊騎術

  大公報社的編輯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金庸以「小查」「查理」「良鏞」為筆名,開闢《世運漫談》專欄,介紹奧運知識。

  王昊天(後來曾任北京經濟日報副總編輯)撰文《從世運隊失敗說起》,指出中國在倫敦奧運會上「教訓可說受足,刺激可說夠深,但這種教育、刺激應該是發我國人猛醒的良藥……因此而徹底振作起來,於是治療病態,去除畸形,對國民體魄的鍛煉,運動技能的修養,致以極大可能之努力,我國的體育水準,自會跟着突飛猛進。」

  如今,東京奧運會進入尾聲,中國代表團連克連捷,金牌和獎牌總數均位居前列,張家朗、何詩蓓為香港爭金奪銀。回顧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在奧運會上顆粒無收的慘淡,「美人魚」楊秀琼的黯然神傷,金庸先生對國人不識劍擊的感慨,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不能不油然而生。

  而大公報在1932年至1948年對於奧運報道的一系列探索、創新,代表了1949年前中國奧運新聞傳播的一流水平,在中國新聞史、中國奧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