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年的西灣河文娛中心翻新工程終告完成,八月十五日舉行的「絲竹小而美──顧冠仁與竹韻小集」音樂會,為新館重開誌慶。一眾樂迷齊集劇院,期待大師親臨指導下的絲竹音樂專場,也體現三億元公帑改善後的音色。
先談劇院裝修。經過前年上環文娛中心改裝後座位逼夾的教訓,西灣河的四百五十三個座位寬闊舒適,值得一讚。然而問題出在音響系統,台上二十多位樂手演奏的定位與音色都不太理想。事後請教「竹韻」行政總監陳照延,原來排練時已經作調校,看來還要時間完善該廳的音響效果。
撇開音響不談,音樂會選演十一首上海作曲大師顧冠仁的重奏及小合奏名作,展示作曲家經年鑽研的「新江南絲竹」風格。上半場的六首作品全部根據江南絲竹韻味創作。開場的《迎賓曲》原為二○一○年上海世博會創作,從聲部獨奏到全奏,倒也奏出劇院重開的歡愉氛圍。接着《江南美》是作曲家的近年作品,從揚琴、笛子等獨奏開始,江南風光、人情油然而生。《蘇堤漫步》絲竹五重奏開始的笛子獨奏充滿江南風味,然而在《江南風韻》卻音量過大,二胡、敲擊擴音的音效也不理想。
下半場五首改編粵樂作品,重溫昔日滬粵音樂互動,其中《火樹銀花》、《醒獅》的木琴音符富有特色。《倒垂簾》的琵琶、箏與揚琴獨奏和重奏同樣出色。最為矚目是壓軸的首演作品《凱旋》,擔任高胡獨奏的余樂夫展現粵樂拖音等技巧,演來駕輕就熟,樂隊也伴奏出色,遺憾是過響的板鼓。
全晚高潮是加奏部分,年逾八旬的顧冠仁上台講話後(附圖),連續指揮《京調》、《三六》兩首早期作品,我等在場者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