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推出「掃街榜」,引起很多關注。如果說榜單也有「榜設」,「掃街榜」的「榜設」應該是「AI+真實」。榜單以用戶真實行為數據為基礎,又經過人工智能處理,對數據真實性進行確認。
喜歡網絡文學的都知道,面對海量的作品,手裏沒幾個類型「標籤」實在不好選擇,網上潮水般的吃穿住行信息,沒幾個靠譜的「榜單」也讓人撓頭。榜單越來越多,難免就有注水注出來的,刷分刷出來的。相信榜單不僅不能避雷,有時反而更容易踩雷。對此,只好長嘆「全網苦榜單久矣」,然後提醒自己「盡信榜則不如無榜」。
榜單亂象怎麼治?好榜單的公信力來自哪裏?或許我們可以製作一張榜單的榜單,列出那些可信任的榜單,不過,誰又能保證這個榜單不陷入和前榜一樣的困境呢?我以為,解鈴還須繫鈴人。互聯網推動的生活信息化過程中出現了新麻煩新問題,解決的最好辦法還是把它交給互聯網。高德推出「掃街榜」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以用戶的真行為給真用戶的行為提供參考。當然,我很擔心這個榜在運行過程中又被刷分、控評者污染,直至「榜設」崩潰,泯然眾榜。
回想互聯網剛興起時,是一片多麼生機勃勃的園地,新鮮的、真摯的、質樸的創意盡情奔跑,或許沒有什麼確定的方向,但給人以無限的美好想像。正所謂,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幾十年來,億萬網友在這片園地裏踩出的路交錯縱橫,又因夾雜了調皮搗蛋或故意使壞者的腳印,變得有些凌亂。
感謝大數據技術新手段,幫助我們找到那些真正通向目的地的大道小徑。AI生成了許多「假」的東西,同時識別出許多「真」的東西。不過,更重要的是,還在於讓更多的人在這片園地裏更自由地奔跑,沉澱更多真實數據。因為,當真實數據的規模更大,每一個真實的數據的價值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