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看到一條標籤「重新養一遍自己」,忽然很有觸動。和「養」搭配的賓語很多,養育孩子,贍養父母,飼養寵物……當然,包括養自己。在我印象裏,「養自己」的刻板說法是「養活自己」。小時候父母老師教導要好好念書時必說:長大後你要能「養活自己」。魯迅說過「生存、溫飽、發展」的三階段論,含義與此相仿。而魯迅還說,「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可見,「養自己」不是讓自己簡單地「活着」,更要活出自己。
有一位網友在「重新養一遍自己」的標籤下跟帖說,自己退休快一年了,時間放慢了速度,變得更加密實、充盈、有味道,「生活裏許多曾經來不及細看的角落,忽然都被打磨得光亮溫柔」。我生也晚,離退休還有十幾年時間,以我身邊的長者來看,退休生活確實開啟了養自己的新歷程。還有位網友說,「養孩子就是重新養一遍自己。」對此,我深表贊同。女兒現在是中學生了,在她身上,有時能看到我以前的影子,細一看,又很不一樣。十多年來,她以她的成長催動了我的成長,養孩子與養自己就這樣交織在一起。
成家立業、結婚生子,每一次人生大事,都開啟了養自己的新起點。養自己不一定是生活方式的整體改變,戴一副牙套,矯正一下牙齒;加強運動,消減脂肪,把人生賽道從八十公斤級轉到七十五公斤級,都如重新養了一遍自己。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說:「換一種方式做那些習慣了的事情,就是讓心中長出一個全新的自我。」那麼,哪怕最細微的改變,比如調整睡眠時間、改善飲食習慣,每天睡足夠多的覺、喝足夠多的水,以及護理皮膚、換髮型,都可歸入養自己的範疇。年歲越大,越明白一個道理,最不熟悉的是自己,最難相處的也是自己。既如此,更得好好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