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里/「大包美國」\葉歌

時間:2025-04-25 05:02:30來源:大公报

  美國作者Emily Mester回憶,童年時期每周日都會全家出動,前往開市客(Costco)購物。對身為天主教徒的家人來說,這個超市的功能遠勝教堂,是全家每周體驗同一「儀式」的唯一場所。她的散文集《美國大包裝》(American Bulk:Essays on Excess)正是這樣從個人角度、以親密筆觸勾勒出普通美國人和消費主義的複雜關係。

  Mester以同情口脗揭示出父親、奶奶等家人購買、囤積貨品的深層原因。如,父親從小被父母教導要辛勤勞動,省吃儉用,童年開始打工,從未有過任何奢侈行為。根深蒂固的「匱乏」記憶促使他成年後特別喜歡購物。他表達愛的方式是買東西送給家人,展示成功的方式也是顯擺家裏應有盡有,任何工具都能找到。而她奶奶囤積物品達到了病態程度,商品廣告、空瓶空罐、免費贈品都捨不得扔掉。最後房子根本無法居住,她某一天帶上行李箱離家出走,放棄了原來的居所。

  Mester在書中說,美國人熱愛開市客、沃爾瑪等超市,因為琳琅滿目的大包裝(bulk)貨品可以驅散他們對匱乏、貧苦的恐懼。他們也深愛「買一送一」、「吃到飽」、「無限續杯」等噱頭,因為「足夠」還不夠,商品必須豐富到溢出才能提供安全感。同時,政府也大力提倡消費,將其鼓吹為「愛國主義」的表現,因為消費才能促進經濟增長,才能「讓美國再次強大」。當年「九一一」恐襲發生後,小布什總統就曾號召國民大力購物,支持美國。

  這種心態未必是美國人獨有。但他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手大腳的生活方式可能造成民眾對經濟衰退、生活水準降低格外敏感、脆弱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