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不同的戰爭,當中最無情和最殘酷的戰爭,首推兩陣交鋒、炮火連天的戰場對決。士兵以生命作為代價,倖存者亦承受戰爭遺下的禍害。世上另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戰爭,不用兵戎相見,但也戰況激烈。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法國電影《鈕扣戰爭》,乃改編自同名小說。我曾觀賞二○○○年後的新版本電影,故事講述兩個小村落本來相安無事,但村落的男童都活潑好動,喜愛刺激遊戲。由於村落的條件所限,社區環境並沒有什麼設施可供男童玩耍,男童於是想出一個遊戲方法:各自村落的男童組織成一支「軍隊」,目標就是搶奪對方男童身上衣物的鈕扣,搶得越多鈕扣便是勝方。男童當然「奮勇作戰」,用盡各種方法搶奪鈕扣。直到後期,為了不讓敵人得逞,男童更脫光衣物,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藉此不讓對方有機可乘。
《鈕扣戰爭》是一個既具童真,同時又滿載殘酷人性的故事。雖說只是一場遊戲,但是男童們為了爭奪勝利而付出代價,實在是對人性的無情控訴。
現代法國劇作家雅絲曼娜.雷莎的作品《藝術》深受歡迎,她另有一齣舞台劇作品,香港話劇團曾於二○一○年翻譯成粵語演出《豆泥戰爭》。故事講述兩個鄰近家庭原本相處融洽,兩對夫婦各自有一個小兒子。某日兩個孩子因瑣事而爭吵及打鬥,其中一對夫婦於是到鄰舍理論,初則口角,繼而演變成兩家互鬥。中文劇名的「豆泥」,一方面意指劇中的小孩子,另一方面亦寓意粵語所指恍如「豆泥」的小事,最終演變成一場成人的戰爭。全劇出場只有兩男兩女的四位角色,但就像展現了全人類的世界。
世上有不同的戰爭,成年人就像沒法汲取經驗而避免戰亂。有些國家領袖要發動戰爭,甚至預告對手們不可報復,否則便會進一步施壓。這些戰爭本可避免,但就是有些人仗着超級大國的地位,蠻橫無理、冥頑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