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聞港食/雞湯梅花餅\蕭欣浩

時間:2025-02-12 05:02:23來源:大公报

  陸路到澳門,探茶藝師朋友,匯合前,先覓食。朋友介紹附近餐廳,說是當區的街坊名物。到店稍等,入座點咖喱雞米拼牛腩,店員說牛腩賣完,唯有專吃一味,跟辣椒油。湯底不辣,香料味足,順而不嗆,可先試,再混和辣椒油。辣椒油少油多椒,乾香足,不死辣,令雞米煥然一新。

  雞與粉麵的配搭不少,醉雞米線、嫩雞燴麵、雞白湯拉麵,各有文化,滋味出色。雞湯與麵,早見南宋《山家清供》,如書中記載「梅花湯餅」一條,說:「泉之紫帽山有高人,嘗作此供。」「泉」指泉州,紫帽山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曾有高人煮過此麵食。

  梅花湯餅做法不難,只是食材「白梅」難得,食譜提到:「初浸白梅、檀香末水,和麵作餛飩皮。每一疊用五出鐵鑿如梅花樣者,鑿取之。候煮熟,乃過於雞清汁內,每客止二百餘花,可想一食亦不忘梅。」餛飩皮搓好,用梅花形鐵模,裁出朵朵梅花,一客用上二百朵花左右。麵皮煮熟入清雞湯,組合成清雞湯梅花麵。

  雞與麵相加,有時不一定都能眼見,清代《清稗類鈔》有載「八珍麵」,材料都用於製麵:「以雞、魚、蝦肉曬極乾,加鮮筍、香蕈、芝麻、花椒為極細末,和入麵。將鮮汁及醬油、醋和勻拌麵,勿用水,捍薄切細,滾水下之,為閩人所嗜。」食材全部成末,和麵粉,加調味,搓切成麵條。「鮮汁」即煮筍或煮蝦所剩湯汁,取鮮味,現在可直接用雞湯代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