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陣子跟某人在港鐵站內看到楊凡電影《流金歲月》4K數碼修復版世界首映的宣傳燈箱。海報還是當年兩大美女張曼玉和鍾楚紅穿着白色校服裙,一起跟男主角鶴見辰吾在陽光下的合照。背景的青葱、臉上的笑容、畫面的光芒,動人、唯美卻不現實。是經典還是老調,是浪漫還是過時,只能待過路人各自感受與詮釋。
那電影我看過很多次,但不是在戲院上映時看的,而是在學校裏聽過數名高年級學姐談論觀影感受。她們的談話內容我大都忘了,只記得她們說主角很美,尤其是飾演宋家明的男生,俊臉令人着迷。也許因為我也叫「嘉明」,因此當她們提及自己的名字,自然就會偷聽,也對小說及電影中的「家明」感到好奇。
後來,我看了原著小說,也終於藉電視重播欣賞到楊凡的改編。男女主角確實都美得令人心醉,故事屬典型的亦舒作品,在面世的年代,內容和思想應很時尚前衛。兩名性格氣質截然不同的女生,自求學階段成為知己,一起經歷成長與生活的變化,又各自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困難和挑戰。她們由無所不談的閨密,逐漸成了思想距離越來越遠的老朋友,卻諷刺地愛上了同一個男人。命運要她們看着黃金歲月無情地消逝,無奈唏噓。
遇見《流金歲月》修復版本的廣告,我不禁暗暗慨嘆自己應無法再感受少女時期的天真與夢幻,但以個人滄桑的際遇,要明瞭故事中人的無奈感慨,能力早應綽綽有餘,卻沒打算重溫一齣看過多遍的電影。怎料身邊那對該電影一無所知的人突然說:「你對這電影感興趣嗎?要不要一起去看?」對方不經意的提問,竟令我萌起再度面對美好年月終將流逝的勇氣,縱然我們至今還未找到並肩觀賞影片的機會,也冀盼再看經典的時候,可以憑現在的心態和狀況,感受跟過去不同角度與深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