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過眼錄/青春崑曲\劉 俊

時間:2024-05-21 04:03:15來源:大公报

  崑曲原本是一門「古老」的藝術,但在二十一世紀卻煥發出了「青春」。崑曲能與青春聯在一起,無疑與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在二十一世紀風行海內外密切相關。當白先勇在製作崑曲《牡丹亭》時亮出「青春版」的旗號,他就是在打碎人們對崑曲的刻板印象:崑曲因「古老」而只是中老年人的「專屬品」;當他以「青春版」為號召建立崑曲新時代的風姿,他就是在召喚崑曲內在的青春活力:既然崑曲能寫十六歲的杜麗娘和二十歲的柳夢梅青春愛情故事,那它本就不該與滿懷青春的年輕人絕緣。

  於是,白先勇製作的崑曲《牡丹亭》就貫穿着他的「青春觀」:不但要讓青春亮麗的杜麗娘和柳夢梅來演繹《牡丹亭》中的愛情故事,而且還要把這個古老的崑曲「故事」帶給青年觀眾。為此,他打破了總是由中生代以上的「老演員」擔綱主演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慣例,大膽起用沈豐英(飾杜麗娘)、俞玖林(飾柳夢梅)、沈國芳(飾春香)等「小蘭花」團隊的青年演員,通過老師傅的傳、幫、帶,成功地將《牡丹亭》成熟的主角年齡下降了三十歲;除了演員青春,白先勇還致力於崑曲的觀眾青春,將「崑曲進校園」作為青春版《牡丹亭》的基本戰略,在前兩百場的演出中,有八十九場是在大學演出的,即便是那些商業演出,白先勇也總是想方設法尋找贊助,讓囊中羞澀的大學生們能有機會進劇場欣賞崑曲。

  除了演員青春,觀眾青春,白先勇更是從青春版《牡丹亭》中指導衍生出校園版《牡丹亭》。這回青春的大學生們不再只是觀眾,而是從觀眾席登上了舞台,他們不但觀賞崑曲,而且還自己來演繹崑曲──當年的《十五貫》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如今的青春版《牡丹亭》則以一齣戲之力,不但讓崑曲從演員到觀眾普遍年輕化,而且還讓崑曲在青年人的心中扎下了「美」的根、開出了親身實踐之花、唱出了崑曲的「青春之歌」!

  當崑曲成了青春崑曲,崑曲才擁有了未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