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伏牛山/歧義的誤會\喬 苓

時間:2024-04-29 04:03:04來源:大公报

  朋友來我所在的城市,叫上他的同窗敘舊,席間他們「恰同學少年」的往事並不讓我這局外人感興趣,反而一個八卦讓我豎起耳朵。

  故事是這樣,臨近畢業的一天晚上,朋友寢室一位上鋪同學回到寢室,興奮地說班裏的女生誰誰已經搞定。「搞定」這個詞,既可以解讀為在校園裏一起散了步,也可以理解為牽了手甚至接了吻。沒想到,當年住下鋪的同學也喜歡同一位女生,聽了立馬變了臉。畢業後兩人都沒有抱得美人歸,但卻因為當年一個有歧義的詞,曾經上下鋪的同學紅了臉此後未再聯繫。

  在日常言語交際過程中,我們對接收到的信息很容易產生理解偏差。北方點餐要「微辣」,是說剛剛有點辣味即可,而在重慶、四川、湖南和江西,「微辣」是會讓遊客直呼「真辣」的那種辣。在南方,「青菜」單指小油菜,北方的青菜不是菜名而是類別,幾乎所有蔬菜都叫青菜。更讓人撓頭的是「好多」這個詞,到底是too many(太多了!)還是how many(有多少?),要仔細分辨才能區分。

  除了詞語本身的含義之外,我們平時說話的停頓也很容易產生歧義。比如,近期廣東和江西大雨,天氣預報說「廣東和江西的部分地區有強降雨」就有不同解讀,一種是「廣東和江西的/部分地區有強降雨」,另一種是「廣東/和江西的部分地區有強降雨」。前幾年疫情時,因為電腦軟件合成的聲音沒有停頓,北京地鐵裏常播放廣播「請戴好口罩」。這句話也有歧義,它可以是提醒乘客「戴好」口罩,也可以理解成讓乘客戴「好口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