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九連環/大清關稅\薩日朗

時間:2024-04-11 04:03:13來源:大公报

  日常關注國際新聞的人應該有這樣的印象,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貿易經濟競爭加劇,各國博弈升級,連番出台政策,這其中有一個關鍵詞尤為引人注目──關稅。

  關稅調整是應對國際貿易競爭的重要手段,有助於調節貿易平衡,維護和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和升級,被現代國家普遍重視和採用。這不禁令我想起最近在讀的《近代的尺度:兩次鴉片戰爭軍事與外交》中所講到的,一百多年前的中國,在被迫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由於對現代國家和國際關係的認識不足,險些在關稅上犯下大錯。

  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後續的修約中,英美等國提出「公使駐京」,即允許外國使節駐紮京師。今天看來不足為奇,各國各地都有外國領事館,但當時的清朝如臨大敵,認為此舉有損天朝顏面,咸豐帝斷然表示「夷人駐京,則中國為外夷所監守,自古無此體制,萬不可行!」甚至在之後曠日持久的談判中,寧願減少關稅、增加通商口岸,也絲毫不對「公使駐京」作出退讓。

  這場拉鋸戰持續數年,直到英法聯軍緊逼大沽口,逼迫清政府表態,咸豐帝竟作出荒唐決定:對英國等國全免關稅!想以此消除各國「公使駐京」的企圖。要知道,清朝後期海關年收入佔清朝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此舉幾乎斷送中國的商業利益。擔任關稅談判大臣的桂良、花沙納、何桂清深知此舉關係重大,一面不惜抗旨連奏,一面設法與列強周旋,唇焦舌敝,終於保住大清關稅。

  每每讀到鴉片戰爭的歷史,總是唏噓不已。近代中國邁入國際社會的過程中,諸如此類的不適與痛楚比比皆是。汲取這些沉痛的教訓,使我們從自守中走出,積極與國際社會建立緊密聯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