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談文論藝/「抄襲」之爭\嘉妍

時間:2024-03-22 04:03:27來源:大公报

  由黃精甫自編自導的電影《周處除三害》近來一邊票房捷報頻傳,另一邊卻深陷抄襲風波。日前,台灣導演錢人豪稱《周處除三害》抄襲自己的劇本《無法無天》,並向黃精甫以及《周處除三害》的製片公司「一種態度」提出控告。

  要說最令文藝創作者聞風喪膽的字眼,「抄襲」必在其中。常見的「抄襲」事件,大抵有兩種,一種是同期作品之間的抄襲指控,如今次的《周處除三害》,又如去年電影《掃毒2》被控抄襲內地電影《完美情人》,被控抄襲的作品名氣比控方大,乍一看以為是「碰瓷」,但細細看來又不得不承認確有較多相似之處。

  另一種是向經典作品的抄襲指控,如曾國祥導演的電影《少年的你》被指「融梗」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琅琊榜》被疑情節雷同《基督山伯爵》,這類指控往往只存在於民間,原作既不會去控告,同時也因原作地位崇高而被認為是一種致敬、借鑒。歌手蔡健雅曾經被指控作品《拋物線》、《紅色高跟鞋》等涉嫌抄襲,而後蔡健雅作出回應,「那時,常聽The Weepies。Sorry,但在寫歌的當下,真的沒有在想我要抄襲!」「因為從小聽了那麼多音樂,都是被很多前輩啟發,慢慢學會怎麼寫出自我風格的音樂,唱出自己的風格。」簡言之,從大量的作品中浸淫而來的創作能力,難以避免在此後的創作中發生無意識的借鑒,儘管雷同,但絕無主觀故意。

  文藝創作過程與發生雷同現象,玄而又玄,沒有創作者會承認自己主觀抄襲,而客觀上到底是「抄襲」還是「借鑒」,則更加複雜難言,如何更好地界定抄襲,而讓抄襲不至變成攻訐對手、攫取利益的方式,同時又更好地保護創作者權益,看來任重道遠。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