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在電視新聞上聽到「氛圍」這個詞,政府官員使用,來港內地遊客使用,夜總會經理使用。這是以前少見的,起初還以為是個新詞,查一查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原來已經有,解釋是「周圍的氣氛和情調」,舉例是:「人們在歡樂的氛圍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再上網搜索,找到鄒韜奮在抗戰時期一篇《抗戰以來》的文章中有這麼一句:「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就在這樣烏煙瘴氣的氛圍中舉行。」
既然「氛圍」包括「氣氛」,兩者有時可通用。就像那句舉例,改成「人們在歡樂的氣氛中迎來了新的一年。」亦無不可。
我覺得這個「圍」字,有「環境」的意思,因此「氛圍」更適合用在環境較大、人數較多的場合。如果只得一個房間的二人之間,就只能產生一種「氣氛」了。例:
辦公室裏,兩人爭吵劇烈,氣氛緊張。
他為她在家準備了燭光晚餐,氣氛浪漫。
而為了提振香港的經濟,要發展旅遊,就要營造一個個繽紛、熱鬧的氛圍,維港兩岸是最適合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