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古聞港食/龜苓膠\蕭欣浩

時間:2023-11-29 04:03:10來源:大公报

  秋風起,就會想滋陰進補,在家燉湯,在外就想吃點別的。香港人入秋吃蛇,也吃龜,涼意一起,轉入太子的西洋菜北街,就有一家賣龜苓膠的食店。「龜苓」是「龜」板加土茯「苓」,可製成膏狀,也可熬煮成膠。龜膠古時會用作藥材,清代《本草求真》提到:「則有龜板、龜膠,膠則較板而更勝矣,佐地黃補肌澤膚,以除枯竭之症者。」龜膠細煮過,功效更好,配合地黃,有生肌潤膚之效,簡而言之就是「潤」。

  清代《盤珠集》指,龜膠「甘平,入足少陰經」,足少陰經,又稱腎經,見龜膠滋補腎陰的功效。文中又說:「佐北參、元參,止燥咳,止嗽」龜膠配不同藥材,功效轉成潤燥止咳。龜苓膠上桌溫熱,先吃為敬,無病補身,常掛嘴邊。細嘗一匙黝黑,味覺先苦後甘,能吃苦的朋友,適合吃原味。店家桌上有冬蜜提供,混吃味甜,容易入口,像平日吃龜苓膏加糖漿的方法,但更為健康。不過按此吃後,舌頭遺留酸味,自己反而不愛。還有一法是加鹽,龜苓膠加鹽同吃,藥材味更濃,較像飲藥湯,好湯水的朋友,應會歡喜。

  以前到許留山,除吃芒果甜品,也會隨意行經,喝杯涼茶,吃龜苓膏,入店稍坐,點餐慢食,形成一種節奏和氛圍。隨着許留山逐步結業,涼茶店的地舖更少,「喝茶吃膏」的習慣已不復再,樽裝涼茶變成解渴飲品,盒裝龜苓膏買過數次,反正不如即點熱吃的好,之後就沒再購入。

  龜苓膠不及龜苓膏普遍,要吃也得花時間找找,價格因藥材種類的多少,分成數個級別,衡量揀選,腰間錢也得花上一點。當中的主要材料龜膠,古人早就靈活利用,配合首烏、狗脊、麥冬等藥材,搓製成各種藥丸,隨時用來治理不同病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