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往來深圳的關口總是很多人,動輒「打蛇餅」。「打蛇餅」是相當形象的粵語表述,形容很多人排隊而隊伍蜿蜒曲折,如同盤起的長蛇一般。
從直覺而言,「打蛇餅」的過程基本上是做無用功─扭來扭去的隊伍,會人為地將原本十米的直線距離變成五十米甚至一百米的路程。排隊的方向往往與目標方向垂直,先向左走到頭再向右走到頭,再向左再向右,在左右左右的交替之間慢慢向前移動,而向着目標方向每次都有效移動距離,約等於一個肩膀的寬度。如果有人從正上方的空中看下來的話,畫面應該很像多年前流行的小遊戲「祖瑪」。
有趣的是,無論「蛇餅」有多長,來來回回盤了多少次,只要是隊伍在慢慢地向前移動,身處其中的排隊者很少有聒噪不安的。我倒是見過一些更短的直隊,不知因什麼塞住了,整個隊伍停滯不前,後面的人伸長了腦袋努力張望,也不知道前面究竟出了什麼事。很快,焦躁與不安就會顯露在隊伍中每個人的臉上。可見,隊伍的長短固然考驗人們的耐心,但更加影響排隊者情緒的是「有沒有進展」─「蛇餅」雖然曲折,但只要通暢,排隊者能夠感受到自己雖緩慢但確定地在向着目標前進,那他們的情緒就穩定;直隊儘管直接,但一旦堵塞,排隊者一樣會因為自己的原地踏步而很快喪失耐心。快與慢,是一個多與少的程度問題;動與不動,則是一個是與否的性質問題。
依稀之間,「蛇餅」似乎有了些「道阻且長,行則必至」的哲學智慧,而「打蛇餅」的我,也有了些「積跬步而至千里」的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