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怎麼能少了瓜子?
相比起其他零食,瓜子「消磨時間」的屬性要遠大於「口腹之慾」的屬性。比如朱古力、牛肉乾、各式糖果等,主要是「好吃」,啊嗚一口也就吃下去了;人們會在出門之前丟一塊朱古力到嘴裏邊吃邊走,但不會在出門之前抓起一粒瓜子嗑出來吃。長時間的「嗑」,在面前嗑出一座小山般的瓜子殼,那才是嗑瓜子。其他零食拿起來咬一口,嘴裏在嚼,手就又解放出來,可以繼續工作或是玩耍,但瓜子是名副其實的「手停口停」。又要長時間,又要佔用手,有這兩個條件作為前提,人們嗑瓜子的時候能做的事情就相當有限了:邊嗑瓜子可以邊聊天,邊嗑瓜子也可以邊看視頻──是對着屏幕看視頻,而不是在戲院看電影,因為嗑瓜子的「卡塔卡塔」聲音會打擾到其他人,邊嗑瓜子還可以邊看書──但不能是太嚴肅的書,讀來輕鬆愉快的方為應景。
很喜歡嗑瓜子,但回想起來,嗑瓜子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平日裏工作繁忙,能按時吃飽正餐就不錯,哪有一整段優哉游哉的閒暇時光來享受嗑瓜子的樂趣?也只有農曆新年期間,這段長長的、法定的、天經地義的休憩時間,才能心安理得地放下工作,清空大腦,讓黑色的西瓜子、灰色的葵花子與棕紅色的南瓜子在清脆的瓜子聲中「粉墨登場」。整個過程中,瓜子究竟有什麼味道,已經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通過嗑瓜子告訴自己「這一年辛苦了,好好休息一下,犒勞自己吧!」
祝各位讀者,虎年大吉大利,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早日享受嗑瓜子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