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期間沒有港產賀誕電影,實在有點不習慣,也為香港電影市道慨嘆。假期時趁兒子宿營不在家,我和太太兩口子難得「拍拖」度日,卻也沒有什麼電影可供娛樂。我們看了《蜘蛛俠:不戰無歸》,事前已曾聽聞該電影有很多極端意見,反正我只視這類科幻電影為消閒娛樂,最重要是刺激熱鬧,無需深究內容,故此便買票進場。
就算我是才疏學淺吧,什麼「多元宇宙」或「元宇宙」的概念,我實在一知半解。對我而言,古希臘戲劇宣揚的意念,即渺小人類如何與神明、大自然和自我對抗,依然是我發掘任何類型戲劇主旨的依據。
《不》的故事開展得有點牽強,年輕人彼得柏加被市民揭穿其蜘蛛俠身份之後,並沒有得到讚賞或推崇,反而認為他在破壞社會安寧。彼得為之氣結,誤打誤撞之下通過神奇博士的魔咒,將所有認識其真正身份的異物招來。由是,過去曾經對抗的怪物,甚至是過去曾經出現的自我,一下子全都在自己面前出現。其實這是尋常不過的寓意:人們到底應該怎樣面對往昔的自己?
在「多元宇宙」裏面,似乎是很多個自我都會同時存在,但現在的我真的能與從前的我在同一時間和空間出現嗎?倘若真有這情況,我們會如何評價自己以往的行為?能否彌補昔日曾經犯下的過錯?
說到底,這就是人類如何面對自我的問題。過去的事情就是已經過去了,即使現在「看到」當年出現的任何缺失,甚至在不自願的情況下失去某些寶貴的人和物,其實都是一去不復返。直到最後,人們其實都只有一個選擇:繼續好好活下去。曾經心愛的、擁有的,最終都只會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