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十八彎/太空詩人\關 爾

時間:2021-10-19 04:28:21來源:大公报

  近日,不同年代同一日期的三張《人民日報》號外,在社交平台上刷屏。跨越時空的三張號外,記錄着一代代航天人的奮進前行──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二○○三年十月十六日,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成功返航;二○二一年十月十六日,神舟十三號搭載三名航天員成功飛天。看似普普通通的日子,因承載了幾代人前赴後繼的夢想接力,而成為一座頂天立地的歷史豐碑。

  事實上,從古至今,國人對日月星辰、廣袤空間的好奇和幻想從未停止過。明朝士大夫萬戶就曾試圖用火藥和風箏來實現飛天夢想,雖然最終血灑天際,卻贏得了「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行的人」的美譽。

  祖先們留給後世影響深遠的價值追求,深深烙刻在民族記憶裏,給當代航天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科學靈感和精神力量。「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有人說,中國人的浪漫情懷全都體現在對星辰大海孜孜以求的探索上,每一個任務的名稱和淵源都順着悠久歷史長河而來,先人的夢想和願望,就這樣被一步步書寫在蒼穹之上,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曾有一種質疑聲音,認為當前國家財力物力有限,在航天開發上投入巨資,到底值不值得。實際上,且不論航天科技在百姓生活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單就夢想的種子通過「天地對話」、「太空課堂」等形式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並將激勵他們宵衣旰食、胼手胝足去攻堅克難,就足以證明科技發展的人文價值和社會意義。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成果。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父輩》中,《詩》的片段講述了一個航天家庭傳承賡續的故事,它將航天人的工作浪漫地比喻為「在天空中作詩」,致敬科學家們的初心與奉獻、守望與付出。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你們已飛過。今天的我們,將夢你所夢的團圓,走你所走的長路,且將見你未見的世界,寫你未盡的詩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