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童眼觀世/真假藝術品\梁 戴

時間:2021-06-01 04:24:32來源:大公報

  最近,藝術界出現NFT(Non-fungible Tokens)革命,「不可替代代幣」透過存在於區塊鏈(blockchain)當中的數位加密證明,能驗證所有權與真偽,包含創作者署名、交易歷史、歷任所有者等,有助於鑒定作品的真偽、原創性和所有權,確保不可能在其他區塊鏈上傳相同圖像的NFT副本。這解決了以往困擾藝術界的真偽問題。

  英國神秘塗鴉藝術家Banksy,二○○六年創作了《傻子》(Morons),畫作描繪了一個擁擠的拍賣廳內,一名拍賣師指向裝裱好的畫作,旁邊配字:真不敢相信你們這些傻子居然買了這個。Banksy創作的目的是為了諷刺藝術市場的膚淺與哄抬價格。諷刺的是,這幅作品去年十二月在佳士得拍賣行以三點三萬美元賣出,並附有藝術家簽名及作品證書。

  這幅真跡,後來被一群自稱為「藝術愛好者」的人燒毀,整個過程還被直播。故事有後續,這個團隊後來在NFT藝術交易平台OpenSea上創建了一個NFT來代表這幅作品。該畫的NFT加密數碼版本其後以三十八萬美元高價售出。到底這位收藏者以高價投得的數碼版畫作,是真的還是假的呢?相信很多人都答不出來,原則上今後所有作品都有「數碼版」與「實體版」,可以賣兩次,這顛覆了何謂真實的傳統想像。

  有藝術評論家形容這是「噱頭」,「如果你燒了一個東西,然後又想通過它來賺錢,這在藝術上是很低級的。」不過,策劃活動的公司卻辯稱,整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達」。

  筆者喜歡藝術,對於NFT這種新技術抱樂觀其成的態度,很多藝術家朋友辛勞創作,卻由於沒有渠道去拍賣,大拍賣行根本不理睬還未成名的藝術工作者,即使有朝成名了,拍賣行抽的佣金也動輒兩三成。梵高、莫奈這些頂級藝術家,死後每幅作品拍賣價值幾億,生前卻異常潦倒,如果當時有NFT這種藝術品買賣形式,他們生前就不必這麼困厄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