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閒性閒情/盡信款不如無款\李英豪

時間:2021-04-23 04:24:27來源:大公報

  平生愛竹,並非附庸風雅,而是着實喜歡竹的形態怡人,雅姿獨具,四時常青,具有清韻幽絕、瀟灑出塵的風采。童年時鄉居附近有一小竹林,常穿梭嬉戲其間;但突有一天發覺,被人全砍伐掉,闢土建屋;悵然良久,長大後仍憤慨不已。

  年紀大了,十分欣賞宋代文同(文與可)畫的墨竹。正如其表弟大文豪蘇東坡(蘇軾)所題竹詩:「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出無有,誰知此凝神。」現今隱於鬧市,「石屎森林」中,連翠竹青葱的氣味也難嗅到,僅能案前放一個清代雕刻山水竹叢的竹筆筒(無款),聊作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有些收藏明、清浮雕竹筆筒的同好者,不免過於着重竹刻家的名氣,認為可大大提高身價;這種崇名心態,反而很容易墮入奸商推銷偽品的陷阱。有不少人拿起舊竹筆筒,總是凝神先着意找雕刻者的款識,若屬名聞遐邇的大師,就不自覺地先入為主,認定是難得的珍品,愛不釋手。賣家僅須稍花唇舌,或詐作捨不得轉讓,即易以高價成交。他們不會細心鑒別其風格、構圖、刻工與刀法等。曾見一名收藏者的舊竹筆筒,全以淺浮雕技法,刻出松幹蘿竹,刀工不錯,但下款竟然鐫刻「朱松鄰」的大名,毋疑等於向識者明示:那是贋品。為什麼呢?須知朱松鄰(原名朱鶴)是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嘉定「練水派」竹刻始祖,藝術修養極高,雕刻精巧,美妙傳神,氣韻高古,縝密中有勁挺之致;其個人風格是深刻,也就是高浮雕刻法,「窿隆淺深可五、六層」,認為淺率不耐尋味,非深雕不能盡其美、不能達到自然的意趣。他的風格獨特,與當時和他分庭抗禮的「金陵派」竹刻之尊濮仲謙截然不同。濮氏擅長淺浮雕,所謂「勾勒數刀,便與凡異」,卻有「大璞不斫」、天然渾樸的意趣。職是之故,上述刻偽款的贋品,屬功力不深的淺浮雕,完全不符合朱松鄰的時代風格、派別風格和個人風格。

  故宮博物院藏有朱松鄰高浮雕《海棠花》筆筒;江蘇省南京博物院藏有其竹刻《松鶴》筆筒,皆技藝超群,而又顯得和諧雅靜,境界高逸。朱氏真品存世極稀;數十年來南北所見,大多是恍惚疑似,事實上坊間已無真品可見;摹擬之作,氣韻全無,神態刀法亦非。(附圖為清初無款浮雕竹筆筒《松下亭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