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也說慢直播\胡一峰

時間:2021-04-09 04:25:06來源:大公報

  「慢直播」最近受到關注。按照通行的定義,「慢直播」是對事件的原樣呈現,沒有剪輯和後期製作。若以做菜為譬,好比白水煮白肉,不加佐料,原汁原味。一九六三年,有位叫安迪華荷的美國藝術家拍攝了一部電影,即時記錄了詩人約翰.喬爾諾五個小時的睡眠過程。這部電影的名為《沉睡》,被稱為「慢電影」,也被視為「慢直播」的前身。到了二○○九年,挪威電視台紀念卑爾根鐵路誕生百年,拍攝了七小時的火車行駛,沒有後期處理,據說觀看者接近當時挪威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直播雷神山醫院施工,吸引了四千萬人同時上線,所謂「雲監工」,有的評論者認為是內地「慢直播」標誌性的事件,並說「慢直播」給了人主動參與感。

  我想,對於部分情境而言,這個看法或許是正確的,但恐非適用於全部。「慢直播」更吸引人的,恰是不參與。小孩子最喜歡守着某件事自顧自地「欣賞」。有位同學說她兒子的嗜好是在餐館大玻璃窗前看廚師切牛肉,怎麼喊都不走。我女兒小的時候,一度熱衷於看鴿子在天空盤旋,而當時她還不認得鴿子。我以為,這是一種童心。童心之真,在於無所掛礙,隨處停歇,以本心與世界對視,雖反覆不覺厭煩。如「慢直播」確是對事態本相的表露,人們對「慢直播」的熱衷,或正出於童心。這其實是一種無目的的觀看。而所得的歡欣,也在於無目的帶來的放鬆和舒坦。

  生活中的大多數觀看都是有目的的。有些出於觀看者的意圖;有些是被觀看者刻意營造的,即便現下網上的「直播」,大多也是表演;在今天的演算法環境下,還有些觀看目的來源於技術,比如偏好推送。而經驗告訴我們,心之所求經常源於反向激勵下的補償需要。可能正是今天的觀看目的性太強了,反而讓人們期盼在雙目放空中重新看一看這個世界吧。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