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零敲碎打\胡一峰

時間:2020-09-21 04:24:20來源:大公報

  進入網絡時代後,「碎片化」成為常聽到的詞。早有人說,當下閱讀是「碎片化」的。「短視頻追劇」則是另一種碎片化。打開視頻網站,不少電視劇、電影被製成了多個短視頻。有的是「劇情快剪版」,去掉了起承轉合,直奔主題;而那些「名場面cut版」,則多少有些像折子戲。客觀地講,如劇情本身注水──這是當下劇集常態──快剪無非「甩乾」;但若敘事原本豐滿,就好比把枝丫橫逸、繁葉藏花的樹枝削成了棍兒,拿着雖然順手,美感卻也無存。還有把劇情、花絮、評述剪輯在一處的,其實可算「劇評」,只是採取了視頻而非文字的形式。當年,法學家蘇力分析《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時,就認為這是篇不錯的文藝評論。

  「碎片化」的利弊已討論了多年,並無結論,或許不會有結論。當我們說閱讀變得「碎片化」時,通常指休閒性質的大眾閱讀。就專業閱讀而言,社會再是變化,也總有坐冷板櫈完整閱讀之人。而作為休閒手段的閱讀,開卷有益,讀無定法。讀比不讀強,多讀比少讀強。所以,如果生活只提供了零敲碎打的閱讀條件,那就零敲碎打地讀下去吧。

  退一步說,思想、知識固然是成體系的,但學習知識的從來是碎片化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碎片是根據自己的心意撿來的,還是別人切割好後遞給你的。若是前者,實無大礙。步入知識的殿堂,誰不是先從滿地的碎片中撿起幾篇,再慢慢黏成一個呢?如是後者──這其實也是當下常態,短視頻劇尤其如此──就多少需有些警醒。電視劇雖為大眾文化,無甚高論,但完整的故事自有其獨特的意蘊。黃瓜拍碎後,味道尚發生變化,何況故事呢。

  既然寫到了黃瓜,又想起來在陝西吃泡饃。按老理兒,食者需自行把一大塊白饃掰成小粒,再入羊湯煮食,圖省事的則交給餐館在機器上切作小塊。不過,會吃的人都知道,切的可沒掰的地道。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