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天地一逆旅/胡一峰

時間:2020-04-03 04:23:52來源:大公報

  掐指算來,我已經在這個社區住了十四個年頭了。女兒比我住的時間短,但對樓下告示牌,看得比我認真。這和她剛會識文斷字,對文字有股新鮮勁兒有關。更可能是她出生於此,是社區「原住民」,潛意識裏便多了一份關照。

  與「原住民」相對的,有「移民」,還有「拆遷戶」。「拆遷戶」在中國的大量出現,好像是九十年代。那時我已離家求學,錯過了在家鄉成為「拆遷戶」的機緣。不過,在現居城市輾轉遷居的經驗告訴我,拆遷戶的多少對社區樣貌影響頗大。

  有的社區,住戶都是新的,平日裏急匆匆來去,真是「天地一逆旅」,遇到事兒,也是親兄弟明算帳。有的地方,拆遷安置的居民多,雖然樓是新樓,樹是新苗,牆上的宣傳海報似乎散發着油墨味兒,一切都在催促新的開始,卻總瀰漫着一股不急不緩的氣息。夏日的晚間,就很熱鬧,三五扎堆地乘涼,大聲聊天,忽然響起陣陣大笑,老遠的打招呼、互相問候,就連被牽着的狗,好像也活泛一些。

  也是在九十年代,網絡世界逐漸成型,我說的不是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而是人們開始遷移到這個「新世界」中生活。一開始,好似城裏有了遊樂場,想放鬆一下了,才會過去;慢慢的,又開了百貨商店,從家用電器、珠寶首飾到油鹽醬醋,應有盡有;再後來,這裏竟還可以上學、找工作、交友;最後,連婚喪嫁娶、生兒育女、生老病死,似乎都無法離開它了。我們成了「新世界」的居民。

  如果把網絡比作一個大社區,從最早入駐「新世界」的那一代到今天,這小半個世紀裏的幾代人,其實都可是「拆遷戶」。拆遷戶當然是新居民,但也是一群老傢伙,一邊享受着新生活的樂趣,一邊總想循着舊日子的過法。細品起來,網絡生活那些不痛快,以及小青年讓人無法理解的作派,大半或來自於此。想通此節,心態會平和許多。畢竟,新世界屬於它的「原住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