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花錢還用學嗎\胡一峰

時間:2020-02-19 04:24:07來源:大公報

  花錢還用學嗎?看似無疑而問。掙錢需要學,花錢誰不會呢?

  不過,往大了說,花錢是門學問,不是有理財學嗎?中國最後一代進士陳煥章,後來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論文寫的就是《孔門理財學》,給老外把中國人花錢的學問說得清清楚楚。

  在以前,就算平常人家,哪怕花幾個打醬油買醋的錢也是需要學的。小時候,家附近的副食店櫃枱老放着個大玻璃罐子,裏面盛着半罐子「桂花糖」,鵝黃色的紙包着,兩頭對稱打結,十分誘人。凡有孩子買了半斤陳醋或一斤醬油,店員總笑嘻嘻問:找錢正好兩顆半糖,給你三顆吧?不會花錢的娃娃,狠狠一點頭,捧着三顆糖,高高興興回家了。若是家裏大人教過怎麼花錢的,就會老老實實地說,不要糖,找我錢。更聰明的,領命去副食店前,就請了旨意,找錢可以換糖。

  後來流行信用卡。但老年人,對薄薄的卡片總信不過,退休金甭管薄厚,一沓掖進腰包才安心。有遠見的人早就提醒:刷卡,看不到鈔票,花起來不心疼,會沒個節制。

  現在,打醬油買醋都網購了,所謂花錢,其實是指紋或掃臉支付,沾唾沫一五一十點鈔票,越來越成了往事,只剩了數字從這個手機流到那個手機。節制二字也更難了。

  更何況,又冒出了教人花錢的「消費導師」。據說,各種遊戲平台、代購群、消費體驗群裏,都潛伏着這麼一群人,想盡花招叫人產生購物的欲望,又把你的購物欲望定點到某個商品或品牌上。還有個專門詞兒,叫「種草」,也不知道是說把要賣的商品「種」在你面前,引誘你去採摘呢,還是,把你當作草種起來,等商家收割。

  草的土壤,正是網絡環境下人們分享生活體驗的習慣,以及對這種習慣的依賴。消費前在各種比價網反覆察看,細細閱讀購物攻略,一頁一頁翻看點評,無非想從別人的消費體驗中找到自己消費的合理性。而這,不正是向別人學習怎麼花錢嗎?

逢周三、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