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墟里\年俗\葉 歌

時間:2020-02-10 04:23:57來源:大公報

  魯迅回憶:小時候過年,一大早醒來還沒起床就要對奶媽長媽媽說些吉祥話,然後嘴裏被塞進一塊冷冰冰的「福橘」橘瓣。他那時是官宦人家的大少爺,冬天有橘子吃,物質生活也算富裕了,但對「老派」春節習俗依舊不以為然。如今內地現代化、都市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各地年節的傳統風尚還能保持正宗,綿延不絕嗎?

  童年時期過農曆新年有一些老風俗。年前家裏「撣檐塵」,清掃乾淨過年。正月裏萬事講求吉利,不能說「病」、「死」之類的犯忌字眼,不能打碎東西。大年初一早上全家一定要吃加了糯米小圓子的年糕湯,取「團團圓圓、高高興興」之意,但不像北方人那樣吃餃子。有些人家過年還要祭祖或者掃墓。小孩子興高采烈地去大門口放鞭炮或「二踢腳」。去別人家拜年未必有紅包,但一定會被招待吃一碗「雞子索粉」湯,即水鋪蛋與粉絲同煮,象徵索利、進取之意,或喝橄欖茶,因為青橄欖形似元寶,暗喻發財。主人將瓜子、花生、糖果之類裝在果盤裏端出來饗客。上門者送的則不外是香菇、木耳、紅棗、花生、核桃等南貨或糕點、酒水等吃食,惠而不費。

  過年習俗很多都沒啥道理可言,只是故老相傳,約定俗成而已。傳統與記憶都是身份的一部分,有人努力維持年節禮俗也是應有之義。如今的年輕人講究「生活要有儀式感」,過洋節或者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紀念日時也要借鑒、建立一套禮儀,按圖索驥,追求的不也正是「祭神如神在」的莊嚴隆重嗎?

  年俗的意義多半是人賦予的,信則有,不信則無。

逢周一、三、五見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