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書之妙道/康有為返本開新/鄧寶劍

時間:2020-01-30 04:24:18來源:大公報

  隨着金石出土日廣,清人探討書法,着力於追本溯源。他們不僅研習篆、隸,而且在楷、行、草書中也多運以篆隸筆意,以具備篆隸遺意為上。康有為推重南北朝碑而鄙薄唐楷,首要的原因便是認為南北朝碑蘊含着篆隸遺意,而唐楷澆淳散樸,古意已失。

  康有為著《廣藝舟雙楫》,主要是針對楷書而發論的,所謂「今用真楷,吾言真楷」。可他在書中追溯秦篆、漢隸,並以漢為本,正是由於楷書直接脫胎於漢隸。他認為漢隸具備眾妙,晉、魏人之所以筆意高卓,乃是由於以漢為師。漢以後的書法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隸書筆意漸行漸遠而每況愈下的歷史。

  以漢隸之古意為衡量的準則,南碑最可寶貴(「寶南」),魏碑最為完備(「備魏」),隋碑雖有洞達、峻爽之美,但「古厚漸失」,故只能酌取(「取隋」)。而至唐代,古意漸漸喪盡。

  在這一歷程當中,魏碑去古未遠,最為大觀,「當漢末至此百年,今古相際,文質斑斕,當為今隸之極盛矣。」而唐楷處於古意盡失之遠端,「歐、虞、褚、薛,筆法雖未盡亡,然澆淳散樸,古意已漓,而顏、柳迭奏,澌滅盡矣。」如同一支從漢代射出的箭,在飛行過程中隸意漸消,並終於在唐代落下了。

  有意思的是,康有為鍾情於古法,卻肯定變革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歷史趨於變,但變者未必皆好,在他看來,唐代名家拋棄古法而能變,古意未漓者反而默默無聞,正是「變者必勝」的證明。康有為倡導宗法北碑、漢篆的「新學」,拋棄宗法晉帖、唐碑的「古學」,實是力求返本而開新,將具有歷史必然性的「變」與價值上的「好」合於一身。康有為的書學和他的今文經學在理路上頗有異曲同工之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